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排行榜 汽车排行榜
小米汽车会成功吗_小米汽车要爆单了嘛
tamoadmin 2024-08-11 人已围观
简介1.小米造车能否成功可能不是钱的事儿华为汽车业务巨震,一张限制余承东的大网,缓缓展开。事实上,坊间早有传闻,关于造不造车,华为内部存在着2种声音。而随着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OO、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的离职,以余承东为首的“造车派”,就此占据了上风,春风得意马蹄疾。紧接着,AITO问界改成华为问界宣传,智选车模式四处“攻略”,将江淮、奇瑞等车企也收入囊中。只不过谁也没能想到,广汽埃
1.小米造车能否成功可能不是钱的事儿
华为汽车业务巨震,一张限制余承东的大网,缓缓展开。
事实上,坊间早有传闻,关于造不造车,华为内部存在着2种声音。而随着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OO、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的离职,以余承东为首的“造车派”,就此占据了上风,春风得意马蹄疾。
紧接着,AITO问界改成华为问界宣传,智选车模式四处“攻略”,将江淮、奇瑞等车企也收入囊中。只不过谁也没能想到,广汽埃安的“降级合作”,竟然成为了华为汽车业务“改变方向”的导火线。
3月27日,广汽集团发布了《第六届董事会第35次会议决议公告》,表示审议通过了《关于广汽埃安 AH8 项目变更的议案》,同意控股子公司广汽埃安的“AH8项目”由与华为联合开发,变更为自主开发。
据称,变更后华为将继续以重要供应商身份参与广汽埃安自主品牌车型的开发及合作。但这种合作伙伴发展战略大方向的改变,对于华为来说,却代表着另外一层意味——广汽的防备心,更深了。
对此,余承东在日前的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如是表述道:
因为华为仍然是一家被制裁的公司,在被制裁的情况下,欧美日的企业,很难选择华为作为主力的智能化供应商。新势力车企,有自己的追求,为了市值,为了自己的控制点,也不会选择华为。传统的车企当中,如果怕失去灵魂,也不会选择华为。
根据华为2022年财报,2022年华为在汽车业务相关的研发支出超103亿元,业务间接涉及人员超万人。然而在收入方面,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营收仅为20.77亿元,占总营收的0.3%。
显而易见,华为汽车业务的投入产出比已经严重失衡。
也正是因为这样,余承东才会说,“如果没有大量使用华为自动化解决方案的车大量销售,就不能商业变现,就无法实现商业闭环。”。而这一点,也是余承东坚定智选车模式的原因所在。
此时的华为,像是被行业形势逼上了造车之路。而华为的高层们,却更像是在逼着余承东“放弃”,以遏制住其疯狂生长的野心。
毫无疑问,任老再次签订的那份5年内不造车的文件,起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据悉,该文件不仅重申了“华为不造车”的决定,更是强调不能使用华为/HUAWEI出现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也不能使用华为问界、HUAWEI AITO的字样。
胳膊拧不过大腿,“华为问界”胎死腹中,余承东的生态联盟也就此被打乱。更有甚嚣尘上,余承东仿佛一夜之间成为了华为汽车业务的“罪人”,喊打。
对此,坊间借题发挥的传闻很多,或是“华为接班人”的阴谋论,称余承东功高震主;亦或是,华为余承东即将赴小米汽车任职,另投明主……
小米汽车,缺个余承东?
4月初,坊间传闻,小米汽车和很多vc、猎头都在频繁接触会面余承东,似乎是看到此时余承东的不如意,并相信其“单干”也能撑起一片天,想要推波助澜一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个人看来,余承东跳槽小米的概率,或许真的没有那么大。而且不久前,小米集团也对外回应称,这些都是胡编乱造的消息,消息不实。
常言道,天时地利人和,是成事之本。如果真的像传闻中那样,雷军接触余承东,试图引进这一“大鳄”,那一山总难容二虎,雷军亲自带队造车、赌上下半生声誉的说法,也就付诸东流了。
而且从目前小米汽车的团队来看,其主要成员以公司“老人”为主。
尽管小米也引进了原宝马i品牌外观设计师李田原、原北汽极狐总裁于立国、以及原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等外来行业人士,但总的***员框架,还是一群“老兄弟”在发挥作用。
当然,原上汽通用五菱事业部副总经理,后负责小米汽车营销业务,前段时间又因个人和家庭原因离职的周钘,却也是另外一个鲜明的例子。
有小米内部员工透露,周钘与小米这样的互联网企业融合得并不好,营销理念、造车理念有所偏差。但无论哪种说法,如何打好营销第一战,对于小米汽车这样的后来者,永远是重中之重。
蔚来、理想、小鹏的例子表明,营销方式、市场声量的把握,与之后的销量往往会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甚至稍有不慎,就会摔一个大跟头,就像小鹏一样,自G9失利之后,到现在都没有缓过劲儿来。
必须承认的是,如今的时代里,就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但如果试图“乱拳打死老师傅”,像之前小米汽车自曝设计图的操作,多少有些不合时宜。至少在小米汽车想走高端市场的情况下,并没有起到好的效果。
所以,小米汽车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或者是小米汽车需要余承东吗?
退一步讲,如果雷军依旧坚定带队,那么小米汽车并没有余承东合适的位置。相反,如果雷军还有其它伟大事业,比如Chatgpt等AI大潮流,那么放权给余承东,也并无不可。毕竟,能够撑起汽车这一大业务,且具备自我魅力的领导,并没有太多。
以价值为王,而非价格
2023年开年,特斯拉、比亚迪掀起了汽车价格战的序幕。而在这场大战之中,除了市场份额的争夺之外,必须承认的一点在于,所谓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夸张。
市场舆论和行业大势的双重冲击下,小米汽车肯定会受到影响,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的是,作为依旧没有实车亮相的造车势力,小米汽车避开了动力电池成本居高不下的环境,以及本次价格战的市场份额争夺。但同样是这个原因 ,后发力的小米汽车,会迎来更为深刻的“价值战”。
不同角度来看,小米汽车拥有2方面的价值:品牌价值与产品价值。
首先,直言不讳地讲,关于小米汽车的品牌价值,大部分由小米集团赋予。而在这一点上,可以从3点表述:
其一,小米生态的加持。小米汽车的加入,可以给予消费者AIoT的闭环体验。如此场景端的完善,将会带来体验上的提升,而这也是车企造手机,手机厂商造车的一大正向。
其二,小米销售网络的加持。类似华为智选车模式的销售方式,与小米销售网络的融合,将为小米汽车的销售带来足够多的窗口。
其三,小米技术的加持。多年互联网技术的积累,不仅会给小米汽车带来不同于传统车企的思维模式,更能在产品功能定义等方面,提高效率。
而后,是关于小米汽车的产品价值。
因为没有官方的具体产品信息披露,这一方面并不好过于武断地衡量。但根据此前晚点所曝光的产品点:小米汽车首款车为中型溜背式轿车,内部代号Modena (摩德纳),有2个方案,一个版本26万~30万元价格区间,另一个版本在35万元以上。
最新爆料显示,小米汽车依旧分为2款,一款配备92度电池,续航766公里;另一款配备120度电池,续航1036公里。自动驾驶方面自研,座舱芯片用高通8295,前后3颗激光雷达,售价29.99万~36.99万元。
如此来看,小米汽车冲击高端市场之心不死,但贵也是真的有些离谱。
不难预见的是,如果相关爆料为真,那么将时间推迟到明年小米汽车正式上市,其高昂的价格,必将引起整个市场的轩然大波。
而这里必须明确的一点在于,价格高不代表品牌价值、产品价值充足。
后疫情时代的到来,经济大环境的疲软,各种负面因素的加持下,汽车市场的消费升级将会如无源之水一般,不得长久。更何况,与华为相比,小米也确实弱上一筹。
而另一方面,也正是这种品牌价值、产品价值的不足,才引得坊间风言风语,进而传出余承东即将加盟小米汽车的消息。再加上如今小米汽车小动作不断,如此慌张的根源,除了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之外,更多的也还是其本身“价值”的不够出彩。
毫无疑问,以后的路会愈加艰难。至于雷军是否会和余承东一样,遇到如今进退两难的情况,不妨用时间来验证。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公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小米造车能否成功可能不是钱的事儿
小米的崛起历史,恰恰就是友商摆烂的历史。趁着友商摆烂,赶紧拿下友商的市场。 小米靠着低价高配卖出了销量,也顺便得到了信任。然后小米就在手机之外,继续复制小米模式。 小米模式的成功,实际上来自于卖方的普遍摆烂,这就是小米的成功秘诀。 但反过来,如果友商不摆烂,小米就很难有成绩。 小米造车要成功,那前提就是,汽车圈里友商统统都在摆烂。 但从汽车圈里还真有不摆烂的,比如比亚迪再比如五菱宏光 。所以小米在汽车圈里很难有所作 为。 所以短时间内,小米进军汽车无望。?
一、这时候合资跟进就已经晚了,前两天和一位某汽的高管聊天的时候,她表现了十足的忧虑,尽管他
们企业迅速跟进比亚迪(混动)华为(车机)并且去对标,但是再研发和投入就已经晚一年了。
一年多大变化,看看去年和今年的新能源和手机你就知道了。纵然汽车产业链很长,但是大风来了
谁也不能让他慢下来,除非作死。想跟进的企业已经落后了一步。
我不看好小米的汽车,因为比亚迪靠着3000多每台的低利润已经成为了汽车界价格上的“小米”,
低利润的抢市场恐怕难以成功,华为比亚迪在一起搞的高端车型也将要面世,高端的路怕是堵死了。?
二、人家比你努力(投资大)比你聪明(提前布局)比你有背景(补贴大)比你老练(经验丰富),你
想靠什么去抢肉吃。现在蔚来每月销量在一万左右,小米汽车 只要产品过得去,两年后上市卖到这个销量,我认为一
点问题都没有。
但是,但是,但是,蔚来现在还没有办法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少亏点,或者财务平衡。小米
汽车上市后面临的最大问题也在此。?
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还在几年后,留给小米的时间是足够的,而且作为营销老手,小米在汽车上市
前会一直保持话题,产品没有进入市场,品牌先行。
所以早几年晚几年不是问题,问题永远是产品,市场早期购买者多是极客,发烧友,而且新的产品
类型,竞争对手的产品一样不太成熟,市场对有一些小问题的产品容忍度是很高的,很明显现在的
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度过了这个阶段。
现在的新能源市场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市场了,而成熟市场对有缺陷的产品容忍度是很低的。
所以有没有错过机会得把车开出来才知道。
三、新能源市场未来最大的变数肯定在传统汽车巨头,未来肯定有巨头倒下,但是肯定有厂商会转型成
功,然后在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这个时候才是造车新势力们最大的危机。
尤其是中国企业由于政治原因无法进入的美国市场,那是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还有虽然可以进入
但是影响力低的欧洲市场,都会是海外品牌的保留地。还有本土低调但是其实锋芒已起的吉利,即
将全面转型的长城,吃上海红利的荣威,不知不觉就已经月销接近3万的广汽埃安,未来打通全国产
产业链后极有可能亲自下场的华为。?
四、所以即使是在互联网声浪很大,已经拥有较高知名度的蔚小理 一样也得小心翼翼,在成本,产
品,销量,售价,利润等之类平衡好,对于小米来说,时间窗口还在,毕竟现在新能源车渗透率不
到30%,但是确实不如当年小米手机的时间点了。在当时那个格局下,高端品牌,要么是苹果,要么是HTC 三星。但那时候中国人均收入了配不上当
时摆烂的手机价格。这时候,小米抓住时机入场,做了低价高配。
可以说,在2011年,小米还是国内手机市场第一个起来反对摆烂的。当时的小米手机,1999的价
格,能打友商2700+的配置。?
五、当时小米不仅仅是低价高配,还非常“贴心”地科普手机配置参数与手机流畅度的关系。以前大家买手机是凭借对广告的印象,小米精准打击之下,大家开始学会不看广告看参数。
如果单看参数,那小米能把当时大部分手机品牌骑着打。因为当时大部分品牌的手机,配置真是低
的令人发指,不可思议的摆烂程度。
所以小米没几年就后来居上了。然后就是各个国内手机品牌见势不妙,不敢继续摆烂了,赶紧追
赶。
这是今天中国手机品牌格局的历史。?
想要趁着风口推进市场太正常了,某种意义上讲也就算作是碰瓷。 但是我认为追着风口前进是很难做出大的成就的。你不知道风口有多大,你不知道风口持续多久, 你不知道多少人为了这次风做准备,有时候你甚至不知道这风口是好是坏(参见 996“是小米发明 的”)。 风来了你再想飞就晚了。 比亚迪特斯拉做了新能源大约15年,现在赶上风口开始飞了,高歌猛进,两家砍下新能源半壁江 山,可以预见这两家五年内就能在300万以上的销量级别上缠斗。
六、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小米需要把准备工作准备到充分,包括人员架构、生产、产品定义、服务体系等。
我之前说过但小米造车不会一帆风顺。蔚小理从品牌成立到推出第一辆车,耗时约3-4年。之前小
米官宣过,2024年量产上第一台车。如果按照这个时间节奏,小米整整把时间压缩了一半,留给小
米的时间紧且任务重。
好消息是,随着新能源供应链的完善与成熟,以及前人留下的经验,小米扮演好互联网造车的角
色,纯靠代工的模式完全是可以的。
只要搞好设计,找准目标人群,进行差异化定义,把海量用户
利用起来,还是有机会的。
新能源的竞争,本质还是与燃油车的竞争。比亚迪走的是技术自研路线,而蔚小理又有自己区别于
燃油车独特的卖点与体验。
而对于小米这一类新品牌,如果只是复制,必然走不远。对于当下的品牌来说,短期挣钱不现实,
行业内卷倒逼车企不断用高于同行的人力、物力造车。不信你看深蓝、零跑这些车。
几年前雨后春笋般诞生的造车新势力已经死了大半,但造车这条“不归路”似乎仍然极具诱惑力,或许在各界大佬眼中,造车就好比是在十年前盖楼,是趋势所向,必定会赚的盆满钵满。
没卖出一辆车的恒大 汽车 已经成为国内市值最高的车企,FF也要重新步入正轨,但很快,它们被小米抢了风头。3月30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立项,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
事实上,关于小米造车早有不少传闻,但每一次小米都迅速辟谣,甚至就在前不久小米还辟谣了与长城 汽车 合作造车的传闻,不过,这一次小米不请自来。针对小米立项造车,小米也在官微上表示,这是雷军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他愿意押上人生全部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 汽车 而战。
小米为何要造车?
此前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曾表示,针对是否进军造车行业困扰了很久,而如今做出造车的决定更是经历了75天的大量调研,不过,既然最终选择造车,那么调研的结果显然是造车具备可行性。
值得一提的是,抛开已经消亡的造车新势力不谈,凡仍旧活着的大多都过得很好,譬如蔚来、理想、小鹏,虽然目前它们并未盈利,但是财报逐渐向好,而超越诸多“百年老店”的市值也令人垂涎欲滴。
的确,新势力造车是极受资本市场青睐的,小米或许也看重了这一点。
其次,小米有钱,在小米官宣造车的发布会上,雷军曾透露道,至2020年底,小米集团拥有1080亿的现金流,手机已经成为主流,衍生的各类生态家电也已经步入正轨,如此庞大的资金如何用掉也是一大难题。财大气粗的小米居然花钱都成了难题,的确,总不能存在银行吃利息。
而对于造车,小米也与其他新势力不同,它不需外界的融资,它是一家全资子公司,雷军在发布会上霸气的坦言,造车,我们亏得起。可以肯定的是,1080亿元完全足够造车,无论是蔚来、理想还是小鹏,曾经起步期的它们都在为数十亿,甚至几亿元的融资搞得焦头烂额,和它们相比,小米 汽车 完全是一位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它的高起点甚至超过了造车第一股特斯拉。根据小米 汽车 的规划,其将在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而首期的投资额便有足足100亿人民币。
除了造车深受资本市场青睐以及有钱没处使,选择造车或许也是雷军的执念。
雷军称,自己早在2013年便对电动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雷军还在2013年发布文章称特斯拉是个不得了的企业,而他口中的不得了则指的是彼时特斯拉刚刚用一年时间将市值翻了超过7倍,达到200亿美元,再看如今特斯拉的市值,或许雷军也会觉得自己当初用词不当,这哪里是不得了,分明是了不得。
雷军绝不是键盘侠,只说不做不是他的风格,汽势Auto-First了解到,在过去的数年间,他也投资过近十家造车新势力,更是蔚来的首批投资人,显然,他对造车是极其看好的,或者他希望有谁能帮助他再缔造一个特斯拉。不过,似乎没有谁做得到,于是雷军急了——投资别人不如自己造。更重要的是,曾经的小米是一个相对“草根”的企业,它也在一步步的创业,摸索,但如今,财大气粗的小米是时候爆发了。
汽势Auto-First注意到,与大多数造车新势力不同,在一场几乎全部都关于造车的发布会上,小米居然并未发布 汽车 品牌,更没有确定未来量产的车型是什么类型,在雷军看来,造车是很漫长的一件事,即便是相对简单的电动车也需要最少3年的研发、生产周期,这意味着3年之内小米不会有车型问世。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小米刚刚官宣造车之后,央视网发布了一则“梦想弯道超车,小心中途翻车”的评论,尽管没有指名道姓,但是很明显,意在小米,当然也包括许多和小米一样的造车新势力,小米造车会“翻车”吗?
在汽势Auto-First看来,小米造车大概率会大获成功,其一、小米现金充沛,毕竟雷军曾表示:“1000亿对于小米来说真的是个小目标”:其次、小米有目前国内最好的生态系统,能够将智能 汽车 与家电做到更大的融合,小爱同学在手,启动也将说走就走;最后、小米是“搅局”专业户,从手机到家电,小米的价格常令米粉惊呼“万岁”,如果说特斯拉造车更像苹果,那么小米造车或终将是我们熟悉的小米。
不过,造车是一场豪赌,没有绝对的成功,一切也都是未知的,资金、理念固然重要,但产品也须要过硬,普通消费者不会赌上一年甚至多年的薪水为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