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车型大全 车型大全

汽车测评博主排行第一的是谁提出的理论_十大汽车测评人

tamoadmin 2024-09-14 人已围观

简介1.怎样规划好自己的人生?2.盖得李铁百科, 盖得排行的依据是什么?3.从全新奔驰S级的“爆照”,看豪华车设计的未来先说结论,如果期望P7在日常使用中可以一次充电,真实跑到706公里的小伙伴可以失望了,大包子狸可以肯定的说,跑不到的?然后下列分析只是个人意见,欢迎讨论,不喜勿喷,谢谢大家。?3月6日夜,工信部发布了新的备案数据,其中小鹏P7的最新款型号NEDC续航达到了706公里。在目前看来,这是

1.怎样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2.盖得李铁百科, 盖得排行的依据是什么?

3.从全新奔驰S级的“爆照”,看豪华车设计的未来

汽车测评博主排行第一的是谁提出的理论_十大汽车测评人

先说结论,如果期望P7在日常使用中可以一次充电,真实跑到706公里的小伙伴可以失望了,大包子狸可以肯定的说,跑不到的?然后下列分析只是个人意见,欢迎讨论,不喜勿喷,谢谢大家。?3月6日夜,工信部发布了新的备案数据,其中小鹏P7的最新款型号NEDC续航达到了706公里。在目前看来,这是一个相当长的续航里程,超过了电动车市场上所有电动车的NEDC里程。

在工信部备案发布之后很短的时间内,小鹏汽车官方就高调宣布了小鹏P7的NEDC续航为目前全国乃至于全球第一,兑现了小鹏汽车在预售标语上承诺的“续航新标杆”的说法。

消息传出去没多久,引起车圈热议,部分汽车知名博主对该续航表示怀疑,尤其是在同一天,工信部备案的特斯拉毛豆三国产长续航版NEDC值为668公里,且其车重和尺寸、风阻明显低于小鹏P7的情况下,P7迎来了第一波虚标王警告。

首先,我要说的是,这位非常知名的汽车博主的推算有着非常明显的问题,他推算的方法是用电池容量/工信部能耗,也就是80.87/12.5=646.96。所以他认为极限续航就是640多一点。我们可以按照他的方法测算一下其他几款车,埃安LX电池容量93度,工信部能耗15.8,93/15.8=588,所以埃安LX极限续航为588,工信部公布的650涉嫌虚标。几何A电池容量61.9,工信部能耗13.5,61.9/13.5=458,工信部500续航涉嫌虚标。按照这个方法,没有一款车的能耗是可以推算出工信部能耗的,其实现实中车辆的工信部续航绝非是直接通过电池容量/工信部能耗来计算的,作为资深的著名汽车媒体测评人员应该不会不知道这个,昨天估计是发的有点急了,忙中出错罢了。?但是微博中有一句说的很对,为什么毛豆三比p7个头小,重量轻,风阻低,为什么电耗会比毛豆三小呢?80度电池跑709公里,对于一辆接近2吨的车听起来真的似乎有点不可思议,所以,决定来自己一本正经的瞎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测算百公里能耗的算术简单值,就是电池容量/续航=算术简单值,简单值的意义在于通过电池总容量和NEDC总里程的除数分析统计学意义上的百公里电耗,使得不同车型之间的电耗可以比较。比如A车100度电跑100公里,B车80度电跑70公里,C车90度电跑了130公里,那么如果三车重量风阻都差不多的话,很显然,C车能耗需要进一步确认。测算后得出下表:

通过简单值我们可以看出,P7的简单值能耗高于毛豆三,个人认为这是因为毛豆三的车重更低,电机效率更高造成的。P7在能耗上的优势主要在于电池能量密度更高,同样重量的电池可以拥有更多的能量。所以这样的简单值数据看起来还可以接受。可以进一步求证的是几何A,几何A的风阻系数和P7基本相同,但是由于其电驱还是分布式设计,拖了电耗的后退,如果几何A提升电驱布置,相信能耗可以提升到接近甚至超越P7的水准。秦600和毛豆三车重和大小基本相同,能耗主要受到电池容量、风阻和能量密度的拖累,风阻每降低0.01可提升20-25公里续航,如果秦600风阻低到2.3,续航可到560,,电池增加到75,续航可再到600,如果电机效率和能耗再提升,相信可以接近M3续航。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组算术简单值基本上处于可信水平,并未出现个别数据及其离谱的情况。?其次,我们再来考虑在这个框架内统一电池容量后,各个车大概的续航表现,我必须承认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分析方法,因为电池包容量的增加将会造成整车很多地方发生变化,这样的比较主要是为了统一一个维度,进行简单的比较,看看是否有特别不合理的情况存在。?从毛豆三开始,毛豆三增加6度电池容量,将会增加40公斤车重,因为40公斤车重对能耗的影响不会太大,所以设定简单值不动的情况,将会算出毛豆三或可达到721公里NEDC续航,这个数据完全符合毛豆三电机效率更高,风阻更低的结果。

然后是几何A,增加几何A电池到81,重量将会增加106公斤,将会对能耗产生轻微影响,所以简单值比原来增加0.3,将会算出几何A或可达到640公里NEDC续航,这个续航数据基本符合几何A分布式电驱和P7三合一,以及电机功率之间的差距,也就是说如果80度电的几何A可以换装三合一,相信续航公里数可以和P7不相上下。

最后看秦600,增加电量到81,重量将会增加69公斤,相信对能耗影响不大,所以简单值基本不动,将会算出秦600或可达到608公里NEDC续航,这个数据考虑到风阻之间的差距,以及电机效率之间的不同,如果秦全面提升,能耗也可达700左右,但是任存在少许差距,个人认为是比亚迪三点策略较为保守造成,或有其他原因,但总体趋势来说还是未出现较大明显偏差。

综合上述观点,我认为,通过多个维度的分析,没有发现P7的能耗数据存在着严重失真的迹象,我认为P7并不存在着严重虚标的可能。那么P7是如何做到从原来的650提升到706的呢?我认为可能是低风阻套件的原因,多个渠道的消息指出P7将装配低风阻轮毂或其他套件,根据Prolifk(一个?YouTube?制作者?)在美国用毛豆三进行的测试结果表明,非空气动力学轮毂,特斯拉?Model?3?的电耗为?282?瓦时/英里时间覆盖距离,而在使用空气动力学轮毂时,电耗是?270?瓦时/英里,两者之间的差距大概为4.26%。我们按照这个比值推算,P7的续航将可能从658提升到690左右,再加上通过软件系统及轮胎等其他方面的优化,有理由相信NEDC可以达到706公里。

但是,在这里我也提醒大家认真考虑日常场景和测试工况的区别,因为P7取了各种方法降低了能耗,那么车辆的设备耗电将增大对车辆能耗的影响。比如说,空调+音响的功率是3千瓦一小时,就有可能造成P7打开空调+音响时候损耗30公里额外电耗。再考虑到夏天/冬天的液冷装置降温/升温耗费的电量,额外电耗或可达40公里/小时。这样的能耗损失数据或会对驾驶员带来更大的心理影响。如300续航的车实际跑220公里和700续航的车跑500,同样的七折但是给驾驶人员带来的心理暗示不同,因为总量已经增大,前者驾驶员会觉得80公里消耗还可以接受,但后者驾驶员会觉得损失了200公里能耗感觉将极大不同。尤其是城市低速拥堵情况下,车前进30公里堵塞路段,损失60+续航,将会严重影响驾驶人员体验,相信小鹏也会持续对额外电耗这些情况取进一步优化措施。?无论如何,P7的出现,将国产电动车的续航和智能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未来究竟如何,让我们一起期待。?最后,对不起LX,一直忘记你的存在了,好在你是SUV,下次吧。必须感谢领导,给我洗草莓吃。

怎样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我们在购物时,经常会遇到在多个商品中选择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高价值的商品,盖得排行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生。在购物环境日趋完善、消费者日趋理性的情况下,盖得排行如何从中脱颖而出?笔者将结合当前实际市场环境及用户使用情况,从多角度对盖得排行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产品概况

市场分析

用户分析

功能分析

运营分析

总结

一、产品概况 1.1 产品介绍

盖得排行是以PGC排行的形式,为有购物、消费需求的用户提供客观中立的商品、商家排行的产品,基本涵盖了绝大部分普通商品、药品、热门城市的主要餐饮店铺和城市服务提供者。其排名依据主要来源于各大排行榜,由编辑进行整理,杜绝竞价排名。

1.2 产品功能框架图

产品架构

1.3 典型使用路径

a. 用户在网站购物,想要查找某个品类下有什么产品值得购买。

b. 用户想要查找一家餐馆/其他城市服务。

c. 用户已有想买的东西,想拿购物补贴或寻找优惠券。

d. 用户没有明确购物目标,随便看看。

二、市场分析 2.1 市场边界

盖得排行是一款主要为消费者提供各类商品排名及城市服务排名服务,同时提供更加优惠的购买渠道的购物APP。

目标人群是具有一定消费能力、对产品差异及产品参数较为注重的理性消费者。随着其商品排名和城市服务排名覆盖的面越来越广、越来越完善,产品的目标用户数量也是不断增加的,市场边界是不断扩大的。

2.2 市场空间估计

盖得排行主要覆盖的人群主要是在线上购物、具有一定消费能力、对产品差异及产品参数较为注重的理性消费者,用户群体主要在25~40岁之间。

根据CNNIC发布的2019年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网络购物用户规模6.10亿,占网民规模的73.6%,20~39岁网民占网民总规模的大约50.3%,高中及以上学历网民占大约43.1%,月收入3000元以上人群占大约45.1%。

预计到2020年,网购能覆盖网民人数的80%左右,网民规模能到9亿人左右。10~19岁网民占17.5%,40~49岁占15.6%,高中学历及以上基本指18岁以上用户。这类人又占月收入3000元以上群体的绝大部分,目标人群还涵盖了少部分19岁及以下学生人群及高龄人群。

根据往年数据:月收入3000-5000人群人数无大变化,月收入5000以上人群每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年增加4000万人左右。这部分人群一方面来自之前较低一级收入人群升职加薪,另一部分来自于原无收入的学生人群,基本都是网购的覆盖人群。据此推算,市场天花板约在3~3.5亿之间。

艾媒咨询的估计

2.3 数据

2.3.1 APP自身数据

盖得排行近一年安卓端下载量约为100万次,iOS端下载量约为42万次,艾瑞月独立设备数今年4月由之前的平均40~55万台大幅下降至24万台,估计实际月活用户在15-25万左右,用户量较少。

数据来源-艾瑞数据

根据易观数据:盖得排行月人均启动次数11.6次,月人均使用时长0.6小时,人均单日启动次数2.1次,人均单日使用时长6.0分钟。

2.3.2 竞品数据

1)商品排名类

市面上与盖得排行相似的APP非常少,目前只找到了百强排行这一个APP,二者具有业务上的高度相似性,百强排行主要也是提供商品排名服务,同时也有购物返利的功能。不过网上数据太少,只能得知安卓端有一定下载量,但功能不是很完善,且总体活跃用户太少,以至于没有被主要数据平台录入。

2)电商导购平台

这里在内容导购方面选取PGC+UGC模式的什么值得买、UGC模式的内容社区小红书,在价格导购方面选取OGC模式的返利、一淘作对比。(易观受试用账号限制,能查看的数据较老)

小红书与什么值得买对比(数据来源 – 易观千帆)

小红书和什么值得买的用户规模差距很大,但是用户黏度相反。什么值得买月人均启动次数66.72次,小红书23.31次,什么值得买月人均使用时长5.01小时,小红书2.06小时。什么值得买人均单日启动次数5.13次,小红书3.52次,什么值得买人均单日使用时长23.04分钟,小红书18.62分钟。

一淘与返利对比(数据来源 – 易观千帆)

返利和一淘的用户规模相近,用户黏度上有差距。一淘月人均启动次数在18.55次,返利11.67次,一淘月人均使用时长1.12小时,返利0.44小时。一淘人均单日启动次数和返利相近,都在2.7次左右,一淘人均单日使用时长9.78分钟,返利6.29分钟。

可以看到:价格导购类APP的用户黏度均远低于UGC型的内容导购APP。管理良好的社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以留存相当部分用户,用户参与社区讨论与内容完善,在这过程中也增加了用户的购买欲,用户在APP中完成购买行为,形成一个完整闭环。

小红书主要面对女性用户,且主要面向美妆服饰类,用户群体和内容相对于什么值得买更单一一些但也更有针对性。什么值得买面向的用户群体更广,且因为主要提供优惠信息,更新速度很快,信息及时性强,用户会更频繁使用APP。

但是,什么值得买信息过多也导致了问题,信息太多显得很杂乱,同时缺乏深度文章,会劝退许多用户,留下来的用户使用时大部分时间其实是花在在大量信息中筛选。

两个价格导购的APP总体差距主要在于一淘的内容更加丰富,在单纯返利和优惠券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内容方面的信息,不过两个产品的用户黏性仍远低于UGC型的内容导购APP。

3)城市服务

这里选取大众点评和口碑,两个都是提供本地生活服务商家排名、团购信息的APP。

两款APP用户规模有一定差距,用户黏度大众点评高于口碑。大众点评月人均启动次数15.08次,口碑10.13次,大众点评月人均使用时长1.06小时,口碑0.43小时。口碑人均日启动次数2.55次,略高于大众点评的2.36次,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大众点评9.89分钟,高于口碑6.57次。

大众点评和口碑几乎是相同的市场定位和功能,都是UGC+推广的模式,大众点评在用户黏度上更胜一筹的原因,主要在于口碑进入市场时间晚,大众点评在市场已深耕多年,商户比口碑更加丰富,各方面比口碑更加完善,选择更多。

用户规模上差距的原因,一也是进入市场时间的差异,二是许多用户在支付宝中使用口碑,而没有下载口碑客户端,对口碑APP的使用量有所影响,三是大众点评与微信有业务合作,在支付功能下有二级入口,同时还有微信小程序,更容易获得微信这边的流量,口碑作为阿里的旗下产品,在微信上的内容传播还会受到一定限制,也没有微信小程序。

2.3.3 与竞品的对析

盖得排行是PGC的模式,由拥有专门知识的编辑来挑选、排名商品或服务,或整合网上的权威排行榜,从而产出不同的排行榜,优点是能控制产出质量,缺点就是用户参与度低。

与UGC模式的竞品相比,用户黏度和活跃度更低,用户黏性数据更接近OGC模式的两块价格导购类APP。PGC模式的商品排行市面上还很少,这方面还无法与其他产品对比,这也是盖得排行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2.4 总结

盖得排行的核心功能,也是最有竞争力的地方,就是PGC模式的商品排行榜。

这个排行榜的特点在于:一是标榜自己不收费,即做到客观公正,二是覆盖商品齐全。除了其他APP中常见的美妆个护、数码3C之外,还覆盖了大量的日常用品、电器等,城市服务也有了PGC模式的排名。

不过,目前盖得排行的客观公正做得还不够,还不够靠谱。客观公正,一方面是指不收钱,不做“竞价排名”,另一方面,则是指排名的准确性,这方面盖得排行做得不是很尽如人意。网上搜索盖得排行的评价,有大量用户反映排行不够准确和客观,排名标准也不透明,特别是一些专业用户的评价,使得盖得排行的排名不够让人信服。

对于排行榜来说,客观公正是生命,对于盖得排行来说,网上专业用户特别是有影响力的专业用户的批评会严重阻碍产品的推广。

对此,一方面,可以将商品拆分为不同的维度,对每个维度进行不同的打分,使得评价标准透明化和标准化。另一方面,可以寻找有影响力、客观独立的评测机构、媒体,协助进行排名工作,更节省人力成本也更有说服力。

用户其实不会特别在意你的排行是否来自国内外专业机构,这些机构的排名本身也可能是不公正的,用户觉得排行是否靠谱。

一方面是根据自身对自己熟悉领域的了解程度,对排行是否靠谱有一个评价,另一方面,是根据其他媒体、专业人士、其他用户对排行榜的准确性的评价。因此,对排行的标准进行标准化、专业化、透明化,是盖得排行必须要做的。而对于目前留存的用户,提高产品对他们的黏性也是一个重要工作。

三、用户分析 3.1 年龄分析

数据来源 – 艾瑞数据

根据艾瑞2019年5月的数据:盖得排行的主要使用人群集中在25-40岁之间,尤以31-35岁为甚。

这部分人群普遍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已经形成了网购的习惯。24岁以下用户占比10.03%,占比相对较小,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这部分群体大部分为学生,尚未毕业,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消费能力有限,二是资金主要来自于父母,消费更注重于个人爱好或个性,性价比不是最主要的关注因素。

25-30岁用户占22.33%,在五个年龄段中排第二。这部分的用户大多数是刚进入职场不久,有一些钱但消费能力不是很强,注重性价比,同时网购已经是他们重要的购物方式。相较于24岁以下用户,这部分用户的购物观念更加成熟和理性。

31-35岁用户占45.15%,是盖得排行的绝对主力。这部分用户大部分事业上已经稳定并小有作为,收入水平一般在中等或者中上,基本能实现经济独立,除了日常开销外有一定的其他消费预算。大部分人已经成家立业,因家庭、子女等原因经济压力也较大,需要购买的物品种类较之前也较多,需要通过明确的购物指南来购买高质量或高性价比的产品。

36-40岁用户占18.12%,在五个年龄段中排第三。这部分用户基本已形成稳定的消费习惯,有比较固定的偏好品牌和购买渠道,消费能力较强。使用盖得排行主要是寻找少部分的不熟悉领域的高性价比或者高质量产品。

41岁及以上用户占4.37%,占比最少。占比少的主要原因是这个年龄段的用户很多不擅长网上购物,或者习惯直接前往电商平台购物,不擅长使用第三方工具,很少有比价或者主动查找第三方商品对比的想法。

3.2 性别分析

数据来源 – 艾瑞数据

根据艾瑞2019年5月数据:盖得排行女性用户略多于男性用户,性别比例总体较为均衡。

性别上总体较为平均的原因,主要是盖得排行基本覆盖了绝大部分商品类别和城市服务,不局限于某一两种品类,相对于小红书、蘑菇街这类APP覆盖的范围更广,因此性别也就更加平均,能为几乎所有的用户提供消费指导。至于女性用户略多于男性用户的原因,笔者认为这与盖得排行的功能变化有关。

数据来源 – 艾瑞数据

艾瑞2019年2月的数据显示:当时盖得排行男性用户还略多于女性用户。在这几个月中,盖得排行加强了补贴和搜索优惠券的功能。

数据来源-艾瑞数据

上图是返利APP在2019年5月的用户性别数据,可以看到女性用户明显多于男性用户。盖得排行通过加大对用户的补贴,以及购物相关功能的完善,吸引了更多女性用户使用。

3.3 用户分布分析

数据来源-艾瑞数据

根据艾瑞2019年5月数据:盖得排行的用户主要还是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其次是中西部地区经济较为活跃的省份。

这主要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经济水平高的地区,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都更强。盖得排行的城市服务指南也是先对主要的大城市进行完善,这也会更加吸引这些大城市的用户,特别是广东作为盖得排行的所在地,也是最先完善的地方。

3.4 用户使用场景

用户A:

22岁的大学生,男,即将毕业,想要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网上查阅了知乎、哔哩哔哩的评测,因为看不懂,还是感觉无从下手。

有朋友给他建议下载盖得排行看看,让他在排行榜前面挑一款喜欢的买就行。他下载后,找到了笔记本电脑的细分榜单,根据自己的预算和需求,在排行榜的前几个型号中挑选了一个看上去不错的,在京东上下单购买。

用户B:

27岁的白领,女,最近买了一套房子准备装修,买家电的时候犯了难,像抽油烟机、洗衣机、冰箱这类产品。网上也没有什么评测,基本全靠周围朋友和家人的使用感受来有个大概方向,家电卖场的人员也不能说清楚哪款产品比另一款产品具体好多少。

偶然从朋友处得知盖得排行对这些“评测盲区”的产品覆盖很好,便去下载使用。在各个产品的分类下,她通过知识百科了解了一些基本知识和常见误区,借助超级筛选器选出了几款合适的产品,在线下家电卖场体验后,终于选到了中意的电器,在线下完成了购买和安装。

用户C:

30岁的职场妈妈,有一定经济实力,前一年刚生完小孩。要给小孩买的东西多,特别是什么纸尿布、奶粉、牛奶,想要买一些好一点的但又怕被虚宣传坑,网上软文太多,主要是靠周围同事朋友推荐。在知乎看相关文章时了解到了盖得排行,下载下来使用,看到之前买的使用情况比较好的东西也在推荐榜上,对软件产生了信任,看了一些推荐的其他产品,发现在软件内就可以直接连接到商家店铺,很方便,不用再去费时费力各个平台找了,于是以后经常通过盖得排行找东西、买东西。

用户D:

34岁的资深旅行者,去过许多国家,最近在国内旅游。想去找一些本地特色餐厅,但网上攻略软文太多,很多又是外地人去而本地人不常去的地方,大众点评上排名靠前的很多又不是当地特色,评分也都差不多,看不出多少区别来。

在网上了解到盖得排行有很多特色排名,便去下载试用。上面有不同城市不同类型餐厅的排名,而且是根据多个机构的排行榜整理而来,软文的可能性比较小,便根据上面的推荐找了一些店去品尝,评价不错。打算买一些特产,盖得上也有当地特产和特色小吃推荐,非常贴心,就按照上面的推荐,在线下买了一些带回去。

用户E:

36岁的办公室职员,女,工作较为轻松,闲暇时经常在网上买东西,精打细算的她也会通过返利网站或者APP,也会到处去找优惠券来省钱。

最近她听说盖得排行返利比较多,便下载了一个来试试。除了一般返利网站给的点数,盖得最近还额外有补贴,这让她很高兴。而且,盖得也有搜索优惠券的功能,让购物更简单了,她现在主要就用盖得来获得返利和寻找优惠券,有时候也会翻一翻感兴趣的排行榜。

用户F:

32岁的设计师,男,喜欢有设计感的小众产品,是锤子手机和Smartisan OS的忠实粉丝,也在微博关注了罗永浩。

老罗时不时的宣传一个叫盖得排行的APP让他产生了兴趣,他下载并使用后便被这款APP吸引,界面简洁明了,没有什么广告和烦人的推送,也没有乌烟瘴气的社区,排行的内容很全也很实用。他现在买东西前经常会参考盖得排行上的内容,再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产品。

四、功能分析 4.1 问题分析

盖得排行作为一款消费类工具,最主要的功能是为消费者提供消费决策参考,为消费者提供公正、客观、可信赖的消费排名。用户在进行商品购买或者服务消费前,查看相应商品或服务在盖得排行上的排名。

排行标准不透明,可信程度欠缺;

展示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不接地气;

缺少用户评价内容;

与购物相关功能结合不紧密。

排名的可信度是盖得排行生存的根本。盖得排行的排名没有显示排名数据的具体来源,没有公布排名的具体标准,都是编辑在一手操作。加上部分商品排名与用户感受有出入,会使得用户对排名产生不信任感,损及盖得排行的核心竞争力。

盖得排行展示的内容基本都是文字,极少,没有,且文字往往非常长,部分文字还与厂商的宣传词很相近,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部分用户也没有耐心看完,或者看完抓不到重点。用户希望能有更多的,更精练且更接地气的文字,来指导购买。

目前,盖得排行没有用户评价的功能,评价来源于负责的编辑以及从电商平台抓取的评价。但是,电商平台抓取的评价数量不多,且上面的评价大部分缺乏价值,编辑的评价有时可能又有失偏颇,用户希望能够看到更加真实、多维度的评价,特别是能揭示一些潜在缺陷的评价。

“特价”模块是盖得排行主要盈利点所在,购物功能的完善、与排名功能结合的程度直接影响盖得排行的盈利能力。现时盖得排行所展示的特价信息、推荐信息,往往与用户的需求不同,用户没有购买欲望。部分地方跳转功能缺失,用户无法直接从应用内直接跳到商品页面,以至于无法在应用内完成购物流程,为应用带来收益。

针对盖得排行的问题改进,将主要围绕在增强核心竞争力、改善用户体验、提高用户粘性三方面展开。

4.2 修改内容

4.2.1 商品展示方面

为透明化排行标准,提高排名说服力,加入多维度评分功能,展示盖得针对产品不同维度的评分以及盖得用户的平均评分。

加入盖得用户评论、评分功能。用户可以发表短评论,也可以发表详评(评测),与同为新推出的社区功能联动。用户也可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用户评论的集中的产品特点将在总评分下显示。

接入第三方评测,为用户提供更多参考。

加入产品图浏览、产品参数查看与对比功能。

4.2.2 社区功能

初期为评测社区,不设一级入口,有一定用户量后升级为产品社区。

所谓评测社区,是围绕产品点评功能开展的,以用户点评、测评为核心的社区。产品点评即是在每个产品页的点评模块,点评又细分为短评和详评(测评)。

初期只在产品页面和个人页面设置入口,后期用户量增加,点评覆盖面大幅完善后,设置一级入口,用户可以闲逛参考不同产品、不同品类产品。用户可以自行设定关注的分类,或者根据浏览记录预测用户感兴趣的分类,有新的热门产品推出相关评测时可直接推送评测消息。

社区相关的运营:

用户来源:?盖得排行目前的用户较少,且加入的UGC内容需要KOL用户与专业用户入驻并生产内容,因此涉及获取用户。

在初期,通过第三方评测模块,可以获取到一些来自第三方评测机构及他们的观众、读者的流量。可以邀请评测机构的人员入驻,对他们评测过的产品提供优质的点评,提供评测文章之外更细节或在评测中不便说的东西。

对于评测机构带来的初期较为熟悉该领域的用户,要通过一定激励方式鼓励他们多进行点评。相关编辑在初期也要积极参加到与用户的互动中来,例如多在用户的点评中和用户互动,在产品问答模块中回答用户的提问。通过专门的贴吧、论坛、QQ群、微信群等途径进行宣传。

用户激励:?对于评测机构人员、知名行业媒体人等,可以对账号进行认证,在点评等场景下靠前显示。

编辑要对点评内容及时巡查,对于用户的优质点评、评测,一是可以增加用户更多的“经验值”,更快提高等级,点评等可以更靠前显示,生产的优质测评可以对关注了相关领域的用户直接推送;二是对于之前没有点评过的内容,或者初期累积用户时的专业用户,可以向其提供额外的盖得补贴作为奖励,供其在盖得排行APP的特价功能中使用,促使用户去发现和使用盖得排行中的其他功能,促进流量变现;三是在有一定用户数量后,实行创作者激励,根据评测的阅读量、互动情况、好评量,可以对作者进行一定量的购物补贴奖励。

用户社区管理:?主要是要防止过多水军和垃圾信息,提高用户粘性。

首先,注册时要求必须绑定手机号才能发表内容。其次,对于防止垃圾信息,初期用户量相对较少时可用词库+人工的方式进行筛选过滤,同时限制信息发送最小间隔时间,限制最少字数。

4.2.3 排行榜显示优化

用户调研时,用户较多反馈品牌榜不太符合使用需求,需要优化其排名维度和内容。同时超级筛选器入口被较多用户所忽略,调整了其入口。

4.2.4 美食及其他优化

另外,美食板块新增网红餐厅分类,对本地新兴的餐厅进行考察评价,及时更新,以更符合本地人日常使用需求。其他涉及对首页和“我的”页面的优化和连带变动。

五、运营分析 5.1 当前运营情况分析

盖得排行自2016年9月上线公测以来,到目前已经接近三个年头了,目前积累了一批忠诚度高的核心用户,但是用户总数不多,且有下滑趋势。

线上宣传主要依靠两位投资人的微博渠道,在短期内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受制于本身排名的透明度以及投资人的身份问题,能长期留存的用户有限。应用内的活动主要围绕电商平台的活动展开,关于活跃用户群体、提高用户活跃度的活动有限。

用户激励有一套金币系统,但是金币作用不大,只能用于两个商品的抽奖,对用户吸引力不大。目前的金币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日常使用赚取金币,包括使用APP、阅读排行榜、阅读文章、分享内容等操作。用户可以以少量金币参与抽奖,目前奖品有两个,一个是电蚊香液,一个是电子烟,单价都不算高,种类少。

对用户的激励作用不强,用户没有最终确定的激励,奖励太少且对大多数用户而言不实用。

实现条件太简单,阅读榜单、阅读文章就可以增加金币,包括点进去马上退出都行,对提高实际使用率和效果并无帮助。

设置的任务脱离实际。因为目前盖得排行的内容基本都是榜单,不会经常更新,热文栏目也是已经基本废弃,用户往往只会在需要买东西的时候来使用,很少来日常闲逛。这些任务看起来是单纯为了提高日活数据而设的,而非真正为了提高用户粘性和留存度。

5.2 设计运营活动:万物皆可“盖得”

活动主题:

鼓励用户将认为的身边好的商品、店铺拍下来,写下自己的推荐理由,上传到盖得。?活动目的:?提高用户活跃程度,挖掘KOL,为之后社区及其他UGC相关内容上线做准备。?活动时间:?即日起到UGC内容上线初期。

活动准备:

活动期间首次打开APP弹出活动宣传页面。

首页Banner持续展示,并设立活动专区,用户可以查看其他用户上传的内容并进行互动(如同设计的社区功能一样)。

手机通知推送,微博每天宣传。

活动规则:

用户的评价不少于20字,至少要有1张图,发布时需要关联到具体分类和产品。医药类不参加活动。

每个二级分类下点赞数靠前的五位用户将获得盖得额外购物补贴奖励20元,用于在盖得排行上购物使用。每个大类下发布最受欢迎的前十的详细评测的用户也将会收到额外购物补贴奖励50元,每个具体分类限最多2人获奖。这些用户可以加入盖得排行各品类核心用户群,能最及时与盖得排行编辑沟通,提供反馈意见,有活动也会第一时间通知。(大类21+13个,二级分类91+10+92个)

对于提供原排行上没有的商品、店铺的用户,编辑若核实,符合上榜条件的,视其质量和受社区欢迎程度给予2至20元的额外购物补贴奖励。

本次活动产生的内容,若之后上线UGC相关功能,将直接导入其中。

六、总结

对于目前规模还在不断扩大的在线购物市场,盖得排行还几乎没有对等的竞争对手,在线导购市场的用户也在不断增加,这对于盖得排行来说是极好的机会。盖得还需要继续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商品排名方面更加透明公正,在使用上优化使用体验,增强用户粘性,在在线导购市场杀出一片天地。

本文由@sys.sys 原创发布于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盖得李铁百科, 盖得排行的依据是什么?

很多人习惯上来就规划,但我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工,一定要先弄明白一个关键问题:你为什么而活?

所以,我建议,首先认清人生的本质及其组成,然后找到自己的目标,最后再进行具体规划。下面具体说说:

首先,认清人生。

每个人最终都会死去,整个人类站在永恒的宇宙尺度上,也只是脆弱的蜉蝣。所以活着本身并没有意义,结果也并不重要,因为一切都会归于尘土,有意义的是过程中的体验。你开心过,爱过,伤心过,经历过,就足矣。

人生大致由2个部分组成,即工作和生活。工作,让你能生存下去,打好物质基础。而生活,是为了满足生理和精神追求,比如与爱人的甜蜜相伴,与家人朋友的亲密往来, 看书看**享受精神上的愉悦。当然,工作和生活并不完全区分,很多时候有所交叉,比如一名医生,在深入学习医学知识时,既满足了自己的兴趣,又为工作打好了基础。

然后,找到目标。

在规划之前,我们要搞明白我们为什么而活,找到自己的目标。在这里推荐国外知名博主Steve Plina提出的方法:

1.抽出1个小时,关掉手机电脑,杜绝一切干扰。拿出几张白纸和一支笔。

2.在第一张白纸上方写下:你这一生为了什么而活着?

3.然后要做的,就是回答这个提问,想到什么都写下来。

4.重复第3步,一直到找到的答案让你哭出来。

比如,我得到的答案是:尽量去尝试,体验各种活法,以及了解前沿思想。

最后,具体规划。

关于工作,主要需要考虑的是地点、行业、职业。

我认为地点最重要,一线城市往往聚集着丰富的,对于个人成长更有利,而非一线城市可能生活压力小很多,适合喜欢慢生活的人。其次是行业的选择,如果没有其它特别的想法,可以坚持深耕本行业,如果要转行,可以根据兴趣,或者选择时代所趋的领域,比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能够搭上一波行业快速发展的便车。最后是职业,如果是技术工种,需要考取相关证书,有规划地学习,若非技术工种,可以根据该职业所需要的核心能力,有地提升自己。

关于生活,主要需要考虑的是健康、精神世界、身边的人。

拥有良好的身体状态,才能更好的体验生活,这需要我们科学地饮食、健身、作息。至于精神世界,我们可以有规划地去欣赏书籍、**、乐曲等,通过旅行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和思想,也是一种很好的精神享受。至于身边的人,指的就是家人朋友同事了,同样需要我们能规划预留好陪伴他们的时间,否则忙碌的生活很容易就让我们忽视了身边最重要的人们。

以上,规划完了,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不留遗憾地去生活吧。

从全新奔驰S级的“爆照”,看豪华车设计的未来

本文是盖得排行的产品分析报告,主要包括这5点:产品功能、市场分析、用户分析、功能分析和运营分析。

01 产品概况 1.1 产品介绍

盖得排行是一款通过简单直白的PGC榜单形式,为消费升级时代的中等收入人群提供有价值的消费参考意见的APP。

团队会搜集各种各样的数据库和机构的测评报告,然后结合专家访谈,通过多个维度总结出一个相对客观、公正的商品品牌排行。用户在购物前,可以在盖得排行搜索某类商品的排名,为消费决策提供参考。

1.2 产品功能框架图

1.3 典型使用路径

1.3.1 寻找/购买商品

1.3.2 查看测评

1.3.3 寻找优质餐厅

02 市场分析 2.1 市场定位

在如今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许多消费者需要导购的服务来实现更有效率的消费。小红书、什么值得买、大众点评等诸多平台还有很多公众号、时尚博主、网红主播都在提供这样的服务,承担消费决策的作用。

随之而来的也有许多问题,首先,行业内普遍信息客观性、公信力不足,消费者购物时不放心;其次,UGC内容混杂,PGC内容生产方式随意。这些问题带来的结果是,用户本来是为了提高效率使用的导购平台,却花了更多的时间在鉴别和筛选信息上。

在电商领域,依靠销量和评价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判断商品的品质优劣,撇开刷单、恶意评价等现象不谈,每个商品评价都基于购买用户本人的标准,但每个用户的标准可能千差万别,所以普通用户需要一个客观公正的测评平台来指导消费。

在另一些领域,如教育、医疗,普通用户通过百度、知乎搜不到确切全面的信息,也无法触达专业的垂直论坛。

盖得排行帮用户解决了在消费过程中获得的信息不够精准全面的问题,为用户的消费决策提供了参考。

2.2 市场空间

盖得排行面向的商品是全品类的,目前包含958个商品排行榜,6242个全球顶级品牌,覆盖了几乎所有领域。

2019年全网的综合电商的移动购物领域用户总数预计达到7.13亿,其中手机淘宝在电商领域显然占据压倒性的优势,用户数约6.2亿,其中,中高消费者比例约为34%。

盖得排行的用户中大部分是网购群体中的中高消费者,如果以淘宝的用户情况来推测电商领域的用户情况,盖得排行的市场天花板即7.13*34%,约为2.42亿。

2.3 总结

盖得排行的市场主要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电商导购,一方面是城市服务。

在电商导购领域,盖得排行的市场是广阔的,现阶段导购类内容电商市场竞争格局尚未成形,头部优势并不明显,导购市场中有一定优势的都是在某些垂直领域,例如化妆品和汽车,在全品类商品导购市场中,盖得排行基本没有竞争对手。

在城市服务领域,大众点评以UGC+推广的模式,在市场深耕多年,已经培养出了大量商户和用户使用习惯,加上微信二级入口的流量加持,是这个领域当之无愧的王者。

大众点评中的内容是足够丰富的,丰富的内容带来的问题就是用户的筛选成本过高,而盖得排行则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简单直接、省时省力的榜单。同时又更客观、更有质量,可以为那些不愿意在大量评价中筛选比对,又想享受高质量服务体验的用户提供简单可靠的消费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和大众点评的互补。这样的差异化也给盖得排行在城市服务的领域提供了相当的竞争力。

03 用户分析 3.1 消费水平分析

盖得排行的目标用户是消费升级时代的中等收入人群,根据易观千帆的数据统计,用户中确有76%为中等消费及以上人群,其中中高消费者又占绝大多数,这类人群购物时比较看重商品的品质、排名,符合盖得排行本身的市场定位。

3.2 年龄分析

盖得排行的用户中,24岁以下占比15.1%,这部分人群多为在校学生或刚毕业的年轻人,具有线上购物消费的习惯,他们在盖得排行用户中占比较少。

这部分人群在大多数商品上消费能力偏弱,容易在某类垂直商品如球鞋、服饰上高额消费,这种消费往往集中在某几个品牌当中,易受市场潮流、网红、流量明星等影响,盖得排行在这种消费上指导作用不大。

盖得排行用户的主力人群是24岁到30岁的人群,占比38.9%,这部分人群大多处在事业的打拼阶段,经济基本独立,消费行为更加趋于成熟理性,同时没有过多的社会压力,更追求生活质量。

他们拥有网购的习惯,看重商品的品质与评价,在自己不了解的商品领域需要客观全面的消费建议,盖得排行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盖得排行的用户年龄分布中出现了断档的现象,占比最多的用户在24到30岁之间,达38.9%,占比第二多的用户在36到49岁之间,达32.4%,中间的31到35岁人群占比仅为9.8%。

这部分人群可能已经拥有了成熟的消费经验,网购的对象和品牌也相对固定,对多数要购买的商品已经有了清晰的认知。但在购买自己不熟悉领域的商品时,还是会使用盖得排行来查看相应榜单,消费。

盖得排行36到40岁的用户占比同样不少,达32.4%,这部分用户大多已经事业稳定,消费时,更追求消费品质,对于商品排名有一定敏感度,习惯购买之前先去盖得排行看看。

盖得排行用户人群中,40岁以上的人只有3.8%,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这部分人群并没有形成网上购物的消费习惯。即便进行网上购物,在信息获取和甄别方面的能力也偏弱,经常直接去专业的电商平台经过简单对比后直接购买。

另外由于很多用户信息闭塞,盖得排行的宣传和运营活动不容易渗透到这部分用户中,导致此年龄段用户较少。

3.3 性别分析

盖得排行用户群体中,女性用户达到68.5%,男性用户达到了31.5%。盖得在形式上做的是排行榜,从市场定位来看,面向的是大众,并没有明显的性别指向性。那为什么女性用户数量是男性用户的两倍还多呢?

首先,男女本身的购物行为有一定差异,男性购物相对理性,购物多注重实用性。女性用户的购买行为很多并不建立在需求之上,女性用户更喜欢漫无目的地浏览,盖得排行的测评功能就是给这部分女性用户提供了一个“商场”,用户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品类,查看专业的测评内容,由于测评内容质量高,逛的人体验好,用户留存也多。

其次,AI测肤功能也是吸引了很多女性用户下载盖得的一大亮点,一张照片可以测出用户肤质,并根据皮肤问题推荐适合的护肤品,解决了女性用户的选择难题,反观男士对这个功能可能就不太感冒,这也可能是女性用户更多的原因之一。

3.4 用户分布分析

盖得排行的用户中,一线城市以及超一线城市用户占比达到71.2%,一方面,大城市经济发达,人们消费水平更高,拥有较强的线上消费意愿和网上购物习惯,对商品排名又有一定的敏感度,排行榜的形式很容易被这部分人群接受。

另一方面,盖得排行作为一个新兴产品,目标用户又是消费升级时代的中产阶级,在二三线城市的接受度差一些也实属正常。

3.5 用户画像及使用场景分析

莉莉安,女,29岁,互联网公司运营,盖得排行刚出来的时候就下载了,此后一直是这款的忠实用户。 她喜欢喜欢这种简单直接的排行榜形式,在自己熟悉领域,发现榜单也基本合理。 平时有什么想买的东西都会去盖得排行看一看,虽然不一定会买,但是可以作为参考。在购买自己不熟悉领域的商品时,一般看看盖得榜单的商品,简单比对一下就直接买了,买了几次体验都不错。蔡小澜,男,32岁,工程师。 最近买房了,需要置办不少家具、电器,可是他对这些东西一窍不通,甚至不知道自己该买啥,只好去看知乎,知乎里看有人推荐,刚买房子的可以下个盖得排行,里面家用电器和日用品一应俱全。 下载使用后,老李好后悔没有早点知道这个,不仅找到了自己想买的,还发现了许多新奇的东西,像擦鞋机、悬挂式干衣机。他现在买什么东西都要去盖得排行先搜一下。小橘,女,23岁,大三学生,就读于北京某高校英语专业,爱美、嘴馋,经常在淘宝买一些平价化妆品、衣服和零食。 之前一直使用b站美妆博主推荐的,适合学生使用的平价护肤品,想体验一下别的,却不知道怎么选择。听舍友说有一个盖得排行APP,里面有AI测肤功能,不仅可以测肤质,还可以根据肤质推荐合适的护肤品,感觉很有趣,就下载了; 测肤之后查看了测肤报告,发现报告内容基本符合自己的情况,看到下面推荐了各种品类的护肤产品,有洗面奶、化妆水、精华……还有自己从未使用过的洁面仪、美容仪。 小橘又仔细查看了一些榜单,发现里面的东西比自己以前买的好很多,于是决定这个月把上面推荐的化妆水和精华买了,下个月有钱了再购买一个洁面仪。用着新买的护肤品,小橘的体验异常得好,之后便成为了盖得排行的忠实用户。老李,34岁,男,美食爱好者,资深旅行者,每去一个地方,都想把那的美食统统吃个遍,打开大众点评发现好多排名靠前的都是网红餐厅,没有特色。 驴友向他推荐了盖得排行,说里面有各种品类的特色菜馆,很适合他这种土豪吃货。下载试用后,发现这些菜馆都是专业人士实地考察、查看多方资料总结的,感觉非常靠谱,省去了他大量的时间寻找,也避免了踩雷。 他根据上面的推荐找了一些店去品尝,体验不错。唯一遗憾的是,盖得排行只在一些大城市提供这样的服务。韩梅梅,女,36岁,在一家三线城市的国企工作,平时不忙的时候喜欢逛逛淘宝、拼多多,热衷于寻找便宜好用的商品,手机里有好几个领优惠券的微信群。 最近双十一,她听说盖得排行好多东西都有返利,用这个APP过一下就能省钱,便下载了一个试试。 除了一般返利APP给的返利,盖得还有额外补贴,这让她很高兴。而且,盖得也有搜索优惠券的功能,让购物更简单了,她现在主要就用盖得来获得返利和寻找优惠券,有时候也会翻一翻感兴趣的排行榜。

04 功能分析 4.1 功能组织分工

4.2 问题分析与优化建议

4.2.1 城市指南入口不明确

盖得首页:

观察盖得排行首页可以看出,顶部的排行榜、测评和省钱神器和底部导航栏的榜单、测评和特价完全重合。

盖得排行的城市指南是一大亮点功能,不仅包含了餐馆榜,还给用户推荐了本周热辣新榜和当地吃喝玩乐的好去处。在最近盖得排行的改版中,将城市指南放在了中部导航栏的第四位,名字叫餐馆美食,这个名称是很不准确的,因为这个功能包括的内容远不止餐馆美食,还有医疗护理、教育培训、热门商圈等许多方面。

鉴于导航内容重合和城市指南功能入口不明显的情况,做出以下优化:将底部导航栏中间的“特价“栏更换为用户所在城市的名字。这样一来,导航名称更符合页面内容,同时增加了页面的利用率。

优化后:

4.2.2 医药榜排列顺序不合理

改版前:

在最新一次的更新中,盖得将医药榜中的常用药物分类放到了所有药物分类的最底端,这维生素等营养补充剂位置同样偏下,这个排序是不合理的。

人们服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可以自己做主的,针对安全性很高的药物的,如,感冒药、晕车药、避孕药、维生素等。还有一种是自己完全不知道该吃什么药,比如心血管药物、呼吸系统药物,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服药。

这两种情况中,第一种情况显然是盖得主要面对的情况,只有用户需要自己挑选药物的时候,才会使用盖得,用户自己挑选的药物,大多是常用药物或维生素营养补充剂,所以应该将这两类药物置顶。

优化后:

盖得的测评推荐穿插在排行榜中,其目的是吸引用户点击,其投放的精准性会直接影响用户的点击率,在这一方面,盖得还有加强的空间;

可以看出,盖得的测评推荐几乎是完全随机的,用户在浏览食品保健分类是会看到休闲裤的推荐,用户在浏览影音电子分类时会看到干红推荐,这是不合逻辑的。

4.3 新增功能

以上提出的问题分析和功能优化都体现在细节上,翻看盖得在Apple Store中用户的反馈,不止一个用户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已经选好了一个东西,但是不太确定它是不是同类型中最值得买的,我去盖得搜却搜不到。

也就是说,用户想买一个商品,这个商品不能在分类中清楚地找到,也不能搜索到完全匹配的榜单。

针对这个需求,以盖得目前的测评数量是很难解决的,可是如果有一天盖得的测评足够多,用户选好了一个商品,并在电商平台复制链接,打开盖得排行就可以直接查看到该商品所在的榜单,可以直接进行平行比较,这样体验就会更好。

功能界面:

05 运营分析

盖得的运营活动还是主要依托微博这个平台,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PGC排行榜单这种形式本身就自带话题性,容易引起争议,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传播推广更容易获得关注、造势;

其二,其创始团队李铁、郑褚等都是资深媒体人出身,本身各自在微博上就是舆论领袖、签约自媒体,粉丝众多;另外,老罗(罗永浩),张小龙等互联网大咖的参与入股为盖得提供了有力的品牌背书。

5.1 活动具体分析

5.1.1 活动基本情况

活动名称:盖得双十一现金补贴红包

活动时间:10月21日0点—11月12日24点

活动内容:用户在双十一期间使用盖得排行,点击任意界面均有机会获得随机现金红包 ,红包单个面额最高1000元,购买盖得补贴商品可立即使用。

5.1.2 活动分析

用户需求:通过参与活动获得红包,抵现金。

用户心理:收到了红包不用可惜,促使用户想看看盖得排行能否满足自己的购物需求。

活动形式:用户浏览任意界面时均可接收主屏幕弹出的红包,最大程度上减少了用户的操作难度和操作阻力。

活动门槛:需要用户下载盖得排行。

运营成本:用户使用的红包金额之和。

活动收益:提升了盖得的总用户量与DAU。

5.1.3 优化建议

原活动界面:

盖得现金补贴红包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新用户和拉回老用户,最终获得留存率。盖得不想看到的是,用户领了红包,不知道怎么用,走了,或是用户用完红包,再也不回来了。

盖得为了解决用户不知道怎么使用红包而走掉的问题,在红包下面提供了查看红包使用规则的按钮,可是,又有哪个用户在双十一来临之际,为了一块钱的红包读这个东西呢。

既然目的是获得留存率,就要抓住一切机会向用户展示产品的优点、特性,而盖得排行的核心优势当然是PGC的排行榜,简单高效,很适合为双十一看得眼花缭乱、比得心力交瘁的用户提供消费建议,用户也会乐意接受。

建议抓取用户在电商平台浏览的商品,在用户领取红包后,立即给用户推荐相应榜单。

优化后活动界面:

06 总结

在这个遍地软广、种草的当下,广告的效应被弱化,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逐渐趋于理性。纵观国内,用户缺乏一个真正客观有用的排行榜推荐。

区别于UGC的消费推荐模式,盖得排行更倾向于成为消费词典,通过编辑系统、标准化地生产有持久价值内容的方式,成为简单直接的消费助手工具。这种方式也许不能保证 100% 权威,但可以成为相对最客观的。

长期来看,客观公正是盖得排行的生命线,决定了能走多远,测评和排行榜的丰富和更新是盖得排行最核心的任务,决定了能走多好。盖得排行的发展和许多UGC产品不同,不依赖用户数量和用户质量,重在内容质量和丰富度。

此次双十一,盖得的活跃用户达到了109万,2小时GMV突破了1亿,订单数同比增长了1293%,可以看出,盖得排行已经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了,未来发展很可能更快。

面对大量用户的涌入,能否留住用户又是一个问题,盖得排行目前毕竟是一个工具类产品,对盖得来说最好的效果应该是,用户用完即走,购物前再来。

盖得榜单的质量很高,但缺点是丰富度不足。如果用户使用时找不到想找的榜单,会大大降低其使用体验,导致盖得排行的用户流失。所以,要想留住用户还是需要有更全面丰富的榜单,做到了这点,用户留存率自然会上去。

未来,盖得排行作为一个信息库,可以成为消费上游的入口。用户可以实现由购买需求、选品、到导流购买商品的全流程服务。

本文由 @Neon 原创发布于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奔驰S级最近火了,原因是在网上爆了几张照片。

近日,微博上的汽车博主们几乎在同一时间段围绕几张汽车谍照展开了密集的发博和讨论,而中的主角,正是代号为W223的全新一代奔驰S级。

从曝光的来看,全新奔驰S级过于锋利轻盈的车身造型、前脸的“三角眼”大灯、车尾的“丹凤眼”尾灯、内饰简单粗暴的竖向大屏幕等设计元素,显然是被网友吐槽最多的要点。这些指控均指向了同一个“罪名”:奔驰S级的豪华气质传承不再。

然而,与互联网上的“民意”相左的地方在于,结合之前国外流出的测试车谍照,如无意外,下一代奔驰S级基本就长成这样了。

在一众键盘侠眼中,即便引入的新科技和新功能再多,但颜值全方位下滑的奔驰S级已经不再拥有设计buff的加成,而一旁的宝马7系和奥迪A8此刻已经兴奋得搓起小手、等待翻盘了。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工业设计的美丑是一个极为主观的议题,再多的争论也得不出一个标准答案。因此,我们不妨暂且放下是非对错,转而关注事物的本质。

当代设计大师迪特·拉姆斯曾提出过著名的“设计十诫”,其中第一条便是:好的设计是不断创新(Good design is innovative)。

从这层逻辑来看,不论是美是丑,在应用全新家族式设计语言进行内外饰大幅革新的全新奔驰S级身上,已经很难再看到上一代车型的影子。在变了味道的同时,你也不得不承认全新奔驰S级的确做到了彻头彻尾的创新(至少是相对自身而言)。

一种观点认为,相比于外观层面尚可以接受的变化,全新奔驰S级的内饰设计更能体现出奔驰品牌在设计领域的姿态转换。

根据谍照基本可以断定,全新奔驰S级的内饰设计策略已经由此前的“双屏主导”彻底转变为“大屏主导”,随之而来的便是车厢内其他设计元素的尽可能简化。

虽然内饰整体的简约之美并没有被破坏,但这种变化无疑令人联想到特斯拉以及国内一众造车新势力发起的“大屏潮流”革命,而奔驰在其中似乎只能成为一个“追随者”的角色——在奔驰的死忠粉们看来,这几乎是一种妥协甚至倒退。

不过话也不能说得如此绝对。

举个例子,苹果公司的iPhone曾长期被认为是智能手机创新力的代名词,但类似指纹解锁、多摄像头、全面屏等前卫配置,iPhone都是在一众安卓旗舰机几乎标配之后才不紧不慢地用上。单凭这一点,就能说明苹果已经沦为二流科技厂商了吗?

当然不能,在正式上市前尽可能地降低试错成本并不断打磨、优化使用体验,最终拿出后来居上的产品,才是这些巨头们真正关注的东西。

诚然,设计是一个扑朔迷离的概念,我们都没有资格去定义奔驰S级究竟要成为什么样,或者它本该是什么样。我们只需知道,全新奔驰S级之于上一代奔驰S级,已经成为了设计风格截然不同的两款车型。

这是商业世界“求变”的根本要求,同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规律。至于结果究竟是好是坏,最终也只能交给时间去回答。

俗话说:宝马的精髓在3系,奥迪的精髓在A6,奔驰的精髓在S级。

的确,奔驰作为地球上资历最老的豪华汽车品牌,以豪华、舒适著称的大型轿车才是最能展现其品牌积淀和技术实力的细分领域。

因此,在历代奔驰S级上,你都不难看到最具开创性的设计语言和最具革新性的技术装备。从刚性安全乘员舱、空气悬架到ABS,这些卖点都是由扮演“掌舵者”的S级最先配备,再逐步通过技术下放,造福E级、C级等更低级别车型和它们的用户。

上世纪80年代末期,奔驰S级通过各种渠道被引入国内市场。彼时,代号为W140的第七代奔驰S级由于其方正肥硕的身躯和虎头虎脑的前脸造型,被中国人民生动地冠以“虎头奔”的昵称。

恰好,那一时期的香港**也充斥着黑帮大佬、商界巨贾乘坐奔驰S级的画面,一代人关于“虎头奔”的集体记忆便不胫而走。

2013年,代号W222的现款奔驰S级在德国汉堡首发。为了迎接这次辉煌的换代,奔驰甚至打出了“汽车发明者再次发明汽车”的豪言壮语。而从实际产品力来看,这一代奔驰S级的确不辱使命。

比如外形设计,简洁流畅、刚柔并济的车身造型完美平衡了豪华稳重与年轻动感的临界点,加上拿捏得恰到好处的细节,这款旗舰车型对于各个年龄段的消费者可谓做到了“通吃”。

更值得称道的是内饰设计,双幅式方向盘、一体式中控液晶仪表、圆形出风口等元素在经典中找到了现代之美,华美的线条搭配上考究的材料工艺,不仅确立了豪华车内饰设计的标杆,也单枪匹马地将汽车内饰设计的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天花板。

最重要的是,这套设计语言的逐步下放、扩散,让奔驰全系车型都享受到了长达数年的“设计红利期”。

从硬派越野车G级到入门轿车A级,但凡拥有与S级相仿内饰设计的奔驰车型几乎都拥有了更大的溢价能力,也大多在销量上获得了不小的提升。奔驰品牌也由此开始逆转此前并不理想的销量表现,力压宝马、奥迪一筹。

这也足以解释人们在面对新一代S级到来时的种种不悦,因为W222实在是太成功、太深入心了。

坊间传闻,全新奔驰S级背后的设计操盘手是韩裔设计师李一焕,著名的第二代CLS级正是出自他手。

不过在笔者看来,奔驰历史上最年轻的全球设计总监戈登·瓦格纳或许在其中起到了更为决定性的作用——全新一代CLS级的“三角眼”,就像是为如今的全新S级到来而铺好的前奏。

当A级、GLC级、GLE级、GLS级等车型相继用了与之同款的设计语言之后,即便情感上再不愿意接受,换代后的S级难逃相同“命运”,似乎也是情理之中。

回到迪特·拉姆斯的理论:一项产品的创新、变化是永远不可能枯竭的。人们总是能藉由技术、科技的发展,激发出更多更多的创新设计。而创新的设计永远会伴随着创新的技术、科技而来。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论全新奔驰S级的设计担子落到谁头上,要想做出惊天动地的创新,难度都堪比登天。

以戴姆勒集团的企业体量和人才团队而言,即便这套设计在外人看来多么“糟糕”,也必然是经过高层点头的。因为他们的目光早已望向了更远的地方:总有人正年轻,总有人会去买豪华品牌。对于奔驰来说,改变可能有风险,但不改变,只会被历史洪流落下。

当90后乃至00后成为汽车消费的中坚力量,成功人士的年龄层也在不断降低。当后浪们手持财富的接力棒,他们对于豪华、商务、科技、时尚等概念的定义早已与前人大不相同。一台能够标榜自我的豪华汽车,将不再拘泥于四平八稳的经典设计,而在于是否足够标新立异。

聚焦到此次曝光的全新奔驰S级的幕后团队,你说豪华就一定得是优雅的、庄严的、不可动摇的?好,那他们就一定要把豪华弄成新潮的、不羁的、可被议论的。

在这之外,其实也有一些东西在悄悄地被传承。比如W223的前脸仍保留着人们熟悉的盾形进气格栅,这正是源自1951年初代奔驰S级的经典设计元素。只不过,“传承”这个曾在汽车行业中被看得很重的词汇,今后或许只能成为一个“彩蛋”般的存在。

随着整个社会的突飞猛进,人们的审美、旨趣都在被各种信息潜移默化地重塑着,谁也说不好下一分钟的人类会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今天发生在奔驰S级身上的一切,未来也可能发生在宝马7系、奥迪A8乃至其他所有豪华品牌旗舰车型身上。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用包容的眼光去看待它们。

正如鲍勃·迪伦在半个世纪前所唱:这时代一直在变呐,而你们不应该批评那些自己无法理解的事物。

或许是联想到先前带来“审美暴击”的改款E级,有些媒体在此次S级谍照风波中甚至断言:连S级都变丑了,奔驰品牌今后恐怕再无经典可言。

这种粗暴的论调,其实大可不必。W222是很好,但奔驰S级不能也不该永远活在W222的影子里。

再说了,之所以寥寥几张照片就能在网络上引起如此巨大的波澜,我想跟者的迷之拍摄角度、构图以及取景地的光线、环境也脱不了干系吧。如果不信,那就在最后放上一张外媒的渲染图,是不是看上去没有谍照那么辣眼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