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资讯 汽车资讯

小米汽车上市一天订单近9万亿美元_小米汽车上市一天订单近9万亿

tamoadmin 2024-09-26 人已围观

简介1.苹果市值万亿,小米市值区区300亿美元是为什么?2.别再问到底造不造车,华为和这位伙伴刚刚公布了答案3.雷军的贪婪时刻:两个月密集投8家芯片公司,小米极速“补”芯!4.武汉有哪些著名的企业?北京时间2020年8月27日晚,小鹏汽车(股票代码:XPEV)在美国纽交所正式上市。发行价为15美元/ADS,总计发行9973万股存托股票(ADS),盘前市值105.75亿美元。开盘不到十分钟,小鹏汽车股价

1.苹果市值万亿,小米市值区区300亿美元是为什么?

2.别再问到底造不造车,华为和这位伙伴刚刚公布了答案

3.雷军的贪婪时刻:两个月密集投8家芯片公司,小米极速“补”芯!

4.武汉有哪些著名的企业?

小米汽车上市一天订单近9万亿美元_小米汽车上市一天订单近9万亿

北京时间2020年8月27日晚,小鹏汽车(股票代码:XPEV)在美国纽交所正式上市。发行价为15美元/ADS,总计发行9973万股存托股票(ADS),盘前市值105.75亿美元。

开盘不到十分钟,小鹏汽车股价涨幅就已经达到了66%。次日,小鹏汽车盘前继续上涨逾12%。截至本周五收盘,小鹏汽车股价定格在22.79美元,总市值164.4亿美元,约1200亿人民币。

自此,蔚来、理想、小鹏三家中国造车新势力巨头终于在美国资本市场完成会师,小鹏汽车也成为登陆美股的造车新势力中开盘表现最好的企业。

美团CEO王兴曾预言“未来中国的造车新势力将仅存三家:蔚来、理想、小鹏”。无论预言最终能否实现,至少从现阶段的股价和总市值来看,蔚来、理想、小鹏交上的是一份能够令资本市场满意的答卷。

但别光看小鹏汽车的上市仪式风光无限,其实这6年的造车之路并不平坦。从2015年到上市前,小鹏汽车共经历了11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188亿元。招股书显示,在IPO前,小鹏汽车管理层持股达40.9%,其中董事长何小鹏持股31.6%,为最大股东,阿里巴巴持股14.4%,为小鹏汽车最大的外部股东,除此之外还包含了小米、GGV纪源资本、晨兴资本、高瓴、红杉等明星投资机构均。

虽然资金充足,背景雄厚,但小鹏汽车和大多数初创企业一样,仍处于烧钱亏损的状态。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在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小鹏汽车净亏损分别为13.99亿元、36.92亿元以及7.96亿元。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小鹏汽车总共亏损约58.86亿元。

亏损的主因来自高额的研发费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的研发费用分别高达10.51亿元、20.7亿元和6.31亿元。其中,2019年以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六个月中,小鹏汽车的研发费用分别占到了总收入的89.2%和62.9%。

除了研发之外,小鹏汽车在业务发展方面也下了血本。此前,有不少车企声称不建厂房,场地、试制车间以及设备甚至可以直接租赁,走轻资产路线,但小鹏汽车却直接开启了重资产模式。

目前,小鹏汽车有两大生产基地,一是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合作商海马汽车有限公司(下称海马工场),一是小鹏汽车自建的肇庆工厂,前者每年可生产15万辆汽车,后者每年可生产10万辆汽车。

在招股书中,小鹏汽车透露,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公司的资本支出分别为10.094亿元、20.984亿元,5.230亿元,这其中,最主要的资本支出就是建设肇庆工厂。

随着小鹏G3的稳定销量以及小鹏P7的交付,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的总体亏损已经大幅收窄。虽然市场还难以判断何时才能真正实现盈利,但这已经不影响头部造车新势力上市后资本市场的追捧了。

●?真正的“互联网造车”

成功的人总有相似的地方,造车新势力也是一样。蔚来、理想、小鹏三家车企都有个性鲜明的特点,但相比蔚来和理想,小鹏汽车才是某种意义上中国真正的互联网造车代表案例。

与蔚来和理想不同,作为UC浏览器创始人的何小鹏此前并没有接触太多过与汽车相关的行业,因此小鹏汽车的特点也与传统汽车不同。

说起蔚来,我们最先能够想到是其高端的品牌形象和无微不至的客户服务。从参加Formula?E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到打造出的电动超跑EP9创下纽北赛道圈速记录,蔚来的品牌形象可以说是“出道即巅峰”,现在考虑购买纯电动豪华SUV的消费者,应该没有几个会想起奔驰EQC、捷豹I-PACE和奥迪e-tron。

说起理想,我们最先想到的是产品,除了理想ONE本身优秀的驾驶性以及行驶品质之外,目前乘用车行业罕见的增程技术也是其一大亮点。有外部充电条件,它跟普通纯电动车完全相同,续航可以达到180km;没有外部充电条件也无所谓,只要能加上油,它就绝不会因为“亏电”把你撂路上,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且发动机完全不直接参与驱动,因此不存在油电切换的任何细微顿挫和换挡动作。这样的技术优势也让它的销量迅速跻身新能源产品阵营前列。

而说到小鹏,它的品牌标签则一定是“智能”。在招股书中,小鹏汽车也表示其最关键的核心竞争力是智能,即所有软件和核心硬件都进行自主研发。何小鹏曾公开表示:“为了软件自研,我们从大屏、电子电气架构、嵌入式、从总线到板卡,我们全涉及,硬件也会参与设计,因为要整车OTA。”

不同于其他主机厂,小鹏汽车自主设计和开发了全栈式的自动驾驶技术和操作系统。在招股书中,小鹏汽车强调:“自动驾驶是使我们的智能电动汽车与竞争产品区分开来的关键因素,在这一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力量。”?研发人员中有17%专注于自动驾驶方面的研发。小鹏汽车也是第一家自主研发出自动驾驶软件,并将其实现商业化应用的造车新势力公司。

坚持塑造智能化核心竞争力,也与小鹏汽车的团队基因有关。小鹏汽车创始团队中的夏珩与何涛,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在创办小鹏汽车前,两人分别为广汽新能源控制系统开发负责人和广汽智能汽车、无人驾驶负责人。

截至2020年6月30日,小鹏汽车在中国和美国共有3676名员工。约43%(约1600人)的员工为研发岗,其中的66%、17%和17%的员工分别专注于汽车设计与工程、自动驾驶和智能操作系统。

投入了如此夸张的研发人员和资金后,小鹏汽车的专利数量已经在全行业处于领先位置。根据2019年中国汽车专利数据统计分析榜单显示,小鹏汽车凭借2019全年742件汽车专利公开量,跻身2019年中国汽车专利公开量TOP?20,有两项分类专利数据名列国内汽车企业之首。其中发明专利占比高达76.28%,占据国内汽车企业第一。

在智能网联汽车专利公开量中,小鹏排名第五。而在排名前五的企业当中,除百度和博世为非整车制造企业,其余三家更是拥有超过半个世纪以上历史的汽车企业,小鹏能有如此亮眼表现,对于一家造车新势力公司来说十分不易。。

●?软件定义汽车

“软件定义汽车”已经成为当下造车的大趋势,但平台才是承载的基础。而小鹏是目前造车新势力中唯一一家同时研发两大平台,并基于此开发出?SUV、轿车两种车型的公司。

在自动驾驶方面,小鹏汽车自研的Xpilot?3.0系统已经搭载在小鹏P7上,可以实现全自动高速导航领航、全自动代客泊车、城市拥挤路段辅助驾驶功能。其所采用的NVIDIA?DRIVETM?AGX?Xavier自动驾驶计算平台拥有Xavier片上系统(SoC),可实现每秒30万亿次运算,功耗30w,能效是上一代架构的15倍,硬件上已经可以满足L3级自动驾驶功能的需求。

小鹏汽车一直在坚持以自研实现端到端的闭环能力,并计划在2021年将Xpilot系统更新至3.5版本,2023年实现Xpilot?4.0。因此在P7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上,小鹏实现了通过学习用户的驾驶习惯,通过数据闭环,完成功能的快速迭代。

截至2020年6月30日,小鹏汽车在国内已经完成了2510万km的路测信息收集,车道保持功能累计使用1110万km行驶。随着产品的不断迭代,小鹏届时将拥有最熟悉国内本土化道路的自动驾驶技术。

“电动汽车行业正经历着快速的技术变革,公司需要在研发上投入大量资源,引领技术进步的同时保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小鹏汽车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还将继续投入资金改进技术。

●?写在最后

“三个苦逼,在忆苦思变……”?6月6日,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个人微博上PO出了一张照片,照片中何小鹏、李斌和李想三人面带微笑,李斌坐在中间并双手搭肩另两位。

三位创始人,背负着三个耗资数百亿的造车梦,在经历过一系列裁员、降薪、倒闭等传闻后,终于苦尽甘来。

“过去6年,我们做了一件大胆的事情,我们一直坚信,智能汽车是未来。今天,小鹏汽车进入新的台阶,迈过这个台阶,我们会有更多的粮草、更多的信任、更多的支持,来迎接智能汽车时代真正的到来。我们一定会引领这个时代全新的开始。”何小鹏在8月27日晚敲钟上市时激动地说。

上市并非终点,而是新的开始,祝贺小鹏汽车,希望它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苹果市值万亿,小米市值区区300亿美元是为什么?

比亚迪迈入“百万辆俱乐部” 五菱宏光打造“网红爆款”

国产品牌竞逐新能源赛道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韩亚栋

最近,新能源车板块消息不断。9月1日,小米 汽车 总部正式落户北京;8月29日,比亚迪全新纯电动车海豚在成都车展现场上市,被业界视为“十万级新能源市场最大变量”,此前比亚迪已杀入A股市值前十;由上汽通用五菱打造的五菱宏光MINI EV自去年7月上市以来,连续12个月位居中国新能源品牌销量冠军。

国产新能源车企迈入“百万辆俱乐部”

8月29日,“十万级纯电精品”比亚迪海豚在成都车展上市,四款车型的售价区间为9.38万元-12.18万元。

作为国内最早涉足新能源 汽车 的车企,比亚迪在2021年突破不断。5月19日,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 汽车 正式下线,由此成为全球最快量产100万电动车的企业,目前全球车企仅有特斯拉和比亚迪完成新能源 汽车 “百万战绩”。7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月销量突破5万大关,开创了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售新纪录。8月4日,比亚迪市值跻身A股总市值前十,有望成为首个市值破万亿的中国车企。A股市场总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由此诞生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新能源行业巨头。8月12日,比亚迪向挪威客户交付第一辆电动 汽车 ,正式进军欧洲市场。

坚持自主创新,比亚迪掌握电池、电机、电控及芯片等新能源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截至今年4月,比亚迪在全球累计申请专利约3.3万项、授权专利约2.1万项,稳居新能源车专利榜单第一。目前,比亚迪新能源车已驶入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城市,是首个进入欧、美、日等发达市场的中国 汽车 品牌。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 汽车 的“心脏”,宁德时代是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龙头老大,已连续4年夺得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年度冠军;比亚迪是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厂商。

陈士华分析,作为新能源头部企业,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强化技术创新,重点突破从材料、工艺与设备、电池模组、电池包管理及电池开发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奠定了先发优势。“两家企业市值攀升,双双跻身A股总市值前十,表明 社会 肯定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方向。”

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一批国产品牌强势崛起

我国新能源 汽车 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8月26日,工信部发布《中国 汽车 产业发展年报(2021)》,2020年我国新能源 汽车 销量达136.7万辆,同比增长10.9%,连续三年超过100万辆,呈持续高速增长态势,连续六年位居全球第一。今年1-8月新能源 汽车 产销预计超过170万辆,同比增长两倍,市场渗透率超过10%。从智能手机、移动支付等相关产业经验来看,当一个品类渗透率接近10%,即意味着该品类驶入占领市场的快车道。

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上升,一批国产新能源 汽车 品牌强势崛起。今年1月和4月,被称为“人民代步车”的五菱宏光MINI EV,两度登顶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第一。据市场研究机构EV Sales数据,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排行榜,排名前十的车型中,中国品牌占四席,分别是五菱宏光MINI EV、比亚迪汉EV、欧拉黑猫和广汽Aion S。

比亚迪汉EV和五菱宏光MINI EV被视为自主品牌发力新能源市场的两类代表。中国 汽车 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兼产业研究部部长许海东分析,2019年以来,国家对新能源 汽车 的补贴逐渐退坡,新能源车企 探索 应对之策:一种是像比亚迪汉EV这样开发中高端车型,以20万以上售价覆盖成本;一种是国民车五菱宏光,市场定位精准,针对低消费群体,推广节能型低能耗 汽车 产品。

自主品牌稳步向上,与合资品牌短兵相接竞逐新能源赛道。今年7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除了特斯拉以外,其余均为自主品牌 汽车 产品。许海东称,自主品牌凭借着先发优势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已经逐渐在新能源 汽车 舞台具备了不惧合资品牌车企挑战的实力与底气。

新能源 汽车 带动 汽车 出口增长。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1至7月,我国 汽车 出口同比增长102.5%,增速创 历史 同期新高,新能源 汽车 拉高整体出口增速0.6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整体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产业链供应链仍然存在薄弱环节

我国 汽车 工业在短短几十年里,走过了西方 汽车 工业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 汽车 发动机等核心技术、品牌影响力还存在差距。新能源 汽车 所涉及的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核心零部件都属于新兴领域,为市场参与者开辟了全新赛道。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是我国在世界 汽车 产业格局翻盘的好契机。

经过20年研发和示范推广,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已初具产业规模和技术优势。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电动 汽车 电池装机量排名全球前十榜单中,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占一半。

东风智新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守武介绍称,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中电池、电机、电控等“三电”核心技术已经实现自主掌控,无论是技术的先进性还是产品迭代速度,还是从产业基础到资源的可获取性都处于国际一流水平。

关键核心技术是新能源 汽车 产业实现自立自强的保障。陈士华认为,必须充分发挥我国头部企业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领域核心优势,针对具备比较优势或已实现技术突破但尚未实现规模化应用的重点领域持续加大投入。特别是,重点突破高安全、高强度、轻量化、低成本、长寿命的动力电池技术,研发高效、高比功率的驱动电机技术,实现更高功率密度、更高效率的电机控制技术;重点突破车机高算力主控芯片等车用半导体和元器件攻关;以新能源 汽车 为载体,攻克复杂环境融合感知、智能网联决策与控制、信息物理系统架构设计、车载智能计算平台、车用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和产品。

从 汽车 大国迈向 汽车 强国,必须加快推动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链布局

发展新能源 汽车 是我国从 汽车 大国迈向 汽车 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 汽车 新车销售量达到 汽车 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 汽车 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目前新能源 汽车 已处于政策引导转向市场化推广的阶段,而解决新能源 汽车 大规模市场化推广的首要问题是首次购置成本高。据测算,新能源 汽车 较传统燃油 汽车 成本劣势主要体现在动力电池上,而使用成本则优势显著,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约为传统燃油 汽车 的五分之一。

新能源 汽车 安全主要是电池安全和行驶安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底,国内报道的电动 汽车 安全事故约100起,故障率最高的是车辆充电时自燃,占事故总数的31%;新能源 汽车 智能化行驶安全问题日渐凸显,亟待市场规范化。

目前,欧美日韩都在新能源 汽车 赛道加速奔跑。未来五年,将是全球 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期,也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实现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再上新台阶的攻坚期。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新能源车企可以借助内循环,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牌打造。”许海东分析,中国是拥有14亿人口和庞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规模消费市场,巨大的市场容量足以满足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的要求。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实现技术自立自强。

该团队经过长期市场调研发现:在出行里程上,84%的用户每天实际行驶里程在40km以内,61%的用户每周充电次数小于等于2次,日常代步出行场景多为上下班通勤、购物逛街、接送孩子上下学等,以二到四人居多。五菱由此打造出宏光MINI EV,重新定义小型电动车的空间、安全、能耗、能源补给和服务,获得了年轻用户群体青睐。

纪检监察机关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持续净化优化企业政治生态

新能源 汽车 是我国工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国有企业践行“国之大者”的 历史 使命。作为纪检监察机关,保障和服务企业发展新能源 汽车 既是义不容辞的监督责任,也是不容有失的政治任务。

中国一汽纪委聚焦新能源 汽车 发展、“卡脖子”技术、“把民族品牌搞上去”新要求,深入开展中央 科技 创新引领决策部署情况专项检查调研,集团纪委主要负责同志到研发总院、红旗工厂等10余家单位调研,并到长春金山、北京祥龙博瑞等11个红旗、解放4S店暗访,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及时向党委报告,并督促推动做好相关问题整改。

同时,做实“下沉监督”、“联合监督”,针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还存在短板弱项等问题,向党委提出意见建议79条,推动集团公司科学实施“873”、“1025”和“3310”技术攻关计划,与宁德时代、华为等建立协同创新实验室,在73项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持续推动新能源“353”旗羿·登峰技术战略,支撑红旗E-HS9(新能源)、E-QM5(新能源)等三款车型实现量产。

经过不懈努力,2020年红旗品牌销量突破20万辆、增长100%,今年上半年销量又实现增长107.3%;中国一汽半年整车销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20.4%、28.2%、25.3%,持续巩固了良好发展态势。

下一步,中国一汽纪委将持续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持续净化优化企业政治生态,加快推动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链布局,实现以红旗品牌为引领的中国一汽新能源业务跃迁发展,以先进的技术、卓越的产品、特色的生态,打造高端电动车品牌。

别再问到底造不造车,华为和这位伙伴刚刚公布了答案

一、互联网公司还是硬件公司,2014年,小米还只是一家风口上的手机企业。2016年7月份,雷军在阿里巴巴网商大会上提出小米的新定位:硬件+新零售+互联网。2017年,业界认为雷军是在围绕“手机+MIUI+电商”打造一个智能生态闭环,对标的是腾讯、阿里的商业生态。

上市路演时,雷军认为“小米是全球罕见的同时能做电商、硬件、互联网的全能型公司,是独一无二的新物种”,“小米估值应该是腾讯乘以苹果”。

上市破发后,雷军甚至表示会让上市首日购买小米股票的投资者赚到一倍,而小米的发行价17港元,如今小米股价只有8.35港元。

关于小米的股价与市值,关键在于小米的商业模式。小米到底是一家硬件公司,还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按照硬件公司的话,小米连现在的300亿美元可能都不值,比较一下同样在港股上市,作为硬件公司的联想集团,收入远超小米,现在的港股市值连100亿美元都不到。(小米公司2019年上半年收入957.1亿元;联想集团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收入125.12亿美元。联想3个月收入就接近小米半年收入。)

但要说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小米公司现在的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只有9%,甚至相比2017年Q1的11%都有所下降。

作为一个互联网企业的小米,你能想到小米有什么互联网业务吗?除了早已势弱的米聊,小米在互联网市场几乎没有什么声音。而对比当前互联网企业中风头最劲的字节跳动,几乎与小米同时创业,不断推出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悟空问答、抖音、内涵段子、飞聊、多闪等app,其中多款产品成为现象级应用。2016年9月上线的抖音目前日活用户数已经逼近微信。光抖音的估值就已经超过了目前小米的市值。

认为自己是互联网企业的小米,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就应该不断推出各种新闻、短视频、社交app在市场上中试错,哪怕失败了也会给市场带来希望,而不是毫无动作。看看最近陌陌推出的ZAO和新浪微博推出的绿洲app,中国网民对新产品的追捧,和天下苦微信久矣,实际上给了其他互联网公司巨大的机会。而小米的无所作为,则让市场慢慢失去了对其互联网公司标签的预期。

雷军的贪婪时刻:两个月密集投8家芯片公司,小米极速“补”芯!

2021年4月17日,华为终于“造车”了。但是,并非以苹果、小米们的方式。当日,华为与ARCFOX极狐“联名款”新车阿尔法S华为HI版全球首发,创造数项全球第一。面对到底造不造车的追问,这种硬核“辟谣”方式很华为。不过,全球智能汽车巨大风口和短期窗口之上,华为真的永远不造车?我们不妨思考几个问题,也许可以得出答案。

第一问:华为,为什么不造车?

华为到底造不造车,这本不是个问题。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帮助汽车企业“造好”车、造“好车”,是华为一再强调的企业战略。4月12日全球分析师大会,4月17日ARCFOX极狐品牌之夜,华为连续重申这一立场。但2019年以来,成立汽车BU、电动技术有限公司,发布车载版鸿蒙OS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HI等大动作,让“华为造车”的声音此起彼伏。以至于华为多次宣布不造车,成了人们的关注点。

ARCFOX极狐品牌之夜暨新品发布会

不造整车,“逆行”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舆论对华为造车的关注,一方面是对华为认可,另一方面也是同行衬托。毕竟苹果突然宣布造车,小米上演“真香”定律,华为也有不做手机的“前科”。但是与全球汽车巨头直接同场竞争,不是唯一选项。在造车选择上,华为与苹果、小米们背道而驰,向英特尔、博世们看齐,以合作伙伴身份入局,希望成为汽车界的安卓。毕竟以十万亿元为体量单位的全球汽车市场,完全容得下更多的供应商巨头。中国汽车产业链上游,也需要更多像华为这样的高科技领袖。

于是,首先帮助哪家汽车企业造好车,成了关键问题。华为在汽车圈的第一个“好友”,是ARCFOX极狐。

第二问:华为,为什么联手ARCFOX极狐?

华为和ARCFOX极狐的合作由来已久、全面深入。华为与ARCFOX极狐的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17年9月,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也是华为与国内车企正式签下的第一份战略协议。2018年11月,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1月,签署全面业务合作协议。2020年9月,ARCFOX极狐阿尔法T上市之后,华为消费者BG总裁余承东、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等高管,与ARCFOX极狐高层密集互动、高频互访。

财经作家吴晓波、北汽蓝谷董事长刘宇、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互动

华为与ARCFOX极狐,在正确的时间遇见正确的人。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开拓者,北汽新能源成立于2009年,累计销量超过50万辆,连续七年蝉联全国纯电动乘用车销量第一。2016年前后,北汽新能源决定进入智能汽车领域,ARCFOX极狐应运而生。对于2017年夏天的合作起点,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回忆道:“华为的企业文化是以奋斗者为本,以客户为中心,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当讨论时,我们兴奋的发现,彼此都有奋斗者文化。所以我们达成‘两个奋斗者伙伴,一部世界级好车’的共识。”

如王军所言,双方确实是“两个奋斗者伙伴”,但什么是“一部世界级好车”,需要更明确的定义。

第三问:ARCFOX极狐到底是什么?

全球汽车百年大变局,中国汽车产业迎来大风口。ARCFOX极狐品牌挚友、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指出,决定人类经济生活走向的四大变量,是通信方式、知识传播、动力系统、交通工具的改变。诞生百年以来,汽车作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从未缺席任何一次人类重大技术创新。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新能源为核心的本轮革命,汽车一定会成为胜利者和终结者。人类每轮科技和产业革命都应用在经济最活跃的国度,第一次是英国,第二次是美国,这一次汽车革命的最大突破口和风口,肯定在中国。

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品牌向上最后窗口。中国汽车品牌崛起之路,可以划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国内与合资品牌竞争中活下来,这一目标初步达成。第二阶段,也有两条路径。第一条路径是走出去,在全球市场展开竞争。第二条路径是走上去,在国内市场孵化民族高端品牌。智能驾驶、电动化等新四化浪潮,强烈冲击高端市场格局。这为ARCFOX极狐等中国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创造了最大、也可能是最后的战略机遇。华为和ARCFOX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的突出优势,为进军高端汽车市场插上双翼。

未来的高端汽车到底是什么?是从A点到B点的自动驾驶交通工具,还是如ARCFOX极狐品牌挚友、国际著名建筑专家马清运所说,是专属于自己和家人的人居终极模式?面对巨大不确定性和美好可能性,ARCFOX极狐认为造车不应有任何边界,要释放科技的包容心,让每个人都成为智能科技的受益者,把定义汽车的权力交还给用户。以技术包容、产业包容、人性包容为初心,ARCFOX选择追求极致性能和创新设计,以无界美学、人本科技、极致体验三大核心价值,连续打造世界级好车,在20万+中高端市场立足。

机遇千载一时,但仰攻高端注定是一条漫长、艰辛且充满风险的道路,只有少数得道多助的强者才能登顶。

第四问:华为给ARCFOX极狐赋能什么?

华为解决方案: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一辆车。王军在ARCFOX极狐品牌之夜上指出,“华为的愿景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对于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板块,我们的愿景是,华为不造车,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一辆车,让每个人都能从数字技术中收益,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正基于此,在四年时间里,华为携手ARCFOX极狐专心造好车,为此投入3000多名研发人员,也带来了一系列震动世界、人人受益的出行解决方案和科技成果载体。

真正的合作伙伴,不在意声量而在乎质量。ARCFOX极狐和华为低调但高质量的合作,在流行比拼“朋友圈”及资源整合能力的舆论环境中,是一股清流。早在2019年1月,双方共建“1873戴维森创新实验室”,联合打造面向下一代的世界级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技术。合作领域覆盖智能网联、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电动等华为全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双方在车云、APP车控、VDC、热管理、MCU、VCU等领域也有全面而深入的合作。

华为智能座舱产品部总经理王庆文,介绍阿尔法S智能座舱和鸿蒙OS系统

HI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全面赋能。2020年10月,华为正式发布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HUAWEIINSIDE)。HI提供强大的算力和操作系统,包括三大计算平台以及三大操作系统AOS(智能驾驶操作系统)、HOS(智能座舱操作系统)和VOS(智能车控操作系统)。HI是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用于帮助汽车企业造好车。不出预料,其首先用于赋能ARCFOX极狐及旗下产品序列。以搭载鸿蒙OS智能互联系统的ARCFOX最新产品为例,其目前已经支持多达23个应用生态。

于无声处听惊雷,在华为的强大赋能下,ARCFOX极狐旗下产品交出怎样的成绩单?

第五问:ARCFOX极狐产品,是否符合预期?

世界级好车,不止一部。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指出:“今天看到ARCFOX极狐的产品,就像看到华为和ARCFOX极狐共同孕育的孩子一样,非常激动、骄傲。”ARCFOX极狐品牌挚友吴晓波也认为,人应该是一切科技的创造者,也是受益者,要让所有的科技可塑、可感,可以随时被唤醒、被参与、被使用、被拥有,无缝融入人的生活,嵌入人的感情。因此,汽车不再是坚硬的商品,而是和人类生活共生的生命体。ARCFOX极狐与华为连续孕育三款堪称生命体的世界级好车。

阿尔法T

第一个生命体,高端智能长续航纯电SUV,阿尔法T。2020年9月,ARCFOX极狐首款量产车阿尔法T上市。其源自ARCFOX极狐、华为、麦格纳联手打造的全球首个商业搭载5G技术的IMC架构,天生自带5G基因,并且率先搭载华为新一代MH50005G芯片T-BOX,让智能互联畅通无阻,实现真正新一代5G智能电动汽车的出行体验,被认为是智能网联+5G技术第一车。该车还拥有麦格纳百年豪华制造、653公里超长真续航、4.6秒百公里加速、20.3寸超宽4K大屏、α-Pilot智慧驾驶、α-Parking全场景魔术泊车、α-Cockpit全息座舱等核心亮点。

阿尔法S、阿尔法S华为HI版

第二个生命体,新一代智能豪华纯电轿车,阿尔法S。4月17日,ARCFOX极狐同时发布两款新车。第二款量产车阿尔法S定位为新一代智能豪华纯电轿车,共推出四个版本,售价25.19万元~34.49万元,品牌代言人王凯OTA版也即将上线。该车续航里程高达708公里,全球量产车第一,以及来自大师设计灵感的掀背造型、Ultrasuede麂皮、天然针缝工艺、哈曼影音娱乐系统、20.3英寸超宽感4K随心交互屏,零百加速仅需4.2秒,更具备进阶瞬时弹射起步模式。同时它具备750V闪电秒充,10分钟可充电195公里。

第三个生命体,自动驾驶全球新标杆,阿尔法S华为HI版。与此同时,全球自动驾驶新标杆阿尔法S华为HI版全球首发、开启预售,基础预售价38.89万元,高阶版预售价42.99万元。该车是全球首款搭载3颗激光雷达的量产车和全球首款城市通勤自动驾驶量产车,也是首款搭载华为鸿蒙OS和华为高阶自动驾驶ADS系统的量产车型,达到华为目前最高阶自动驾驶水平。系统通过匹配高精地图准确提取车道及红绿灯信息,为用户缔造了全天候全场景的自动驾驶体验,可有效应对无保护左转、加塞、进出匝道等复杂路况。为应对极端情况,还在制动、电池、传感器、CPU、转向和架构等方面设置双冗余系统,提供全方位的双倍安全。

携手华为,历时四年,ARCFOX极狐连续打造三款世界级好车,交上一份令双方满意的答卷。

ARCFOX极狐汽车副总裁王秋凤女士与品牌代言人王凯先生宣布极狐阿尔法S售价

以ARCFOX极狐为参照,华为到底造不造车的答案很明确。在可预见的近期,“不造整车,聚焦ICT,以供应商身份,帮助汽车企业造好车”,是华为深思熟虑的可持续战略。其实,华为造不造车并不是问题,我们该关注的焦点是“造好”车、造“好车”。正如ARCFOX极狐品牌代言人王凯所说,“好的演员一定会被导演发现,并塑造好的角色,为观众所喜欢”。我们也相信,ARCFOX极狐旗下三款世界级好车会被更多的用户发现、拥有、欣赏。

武汉有哪些著名的企业?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文 | 韦世玮

2020年开篇不久,“投资公司”小米又开始有所行动了。

巴菲特说:“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全球经济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雷军的小米产业基金已经开启贪婪模式。

从1月16日起,小米集团通过旗下的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在短短两个多月内,先后投资了帝奥微电子、灵动微电子和翱捷 科技 等八家半导体公司。

这一波操作,距离2019年11月19日,小米第一次投资速通半导体才过了不到半年。至此,小米供应链投资版图一隅,半导体布局已扩展至19家,覆盖Wi-Fi芯片、射频(RF)芯片、MCU传感器和FPGA等多个领域。

小米的造芯梦并未停止。

去年10月,智东西曾针对小米的供应链投资情况进行了调查报道,围绕小米的生态链和供应链投资战略,尤其是半导体领域进行了梳理。(《小米突围战:两年投资12家供应链企业的布局与厮杀,雷军还有多少底牌?》)

小米在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中透露,截止2019年6月30日,其共投资公司超过270家,总账面价值28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0.8%。与此同时,截至8月20日,它已投资12家供应链公司,覆盖半导体到智能制造领域。

其中,它所投资的8家半导体公司,不仅在短期内为自身的“AI+AIoT”双引擎战略提供了续航动力,同时也为它长期冲击芯片研发市场,打通产业链“经脉”埋下了技术伏笔。

而这些,都是小米在澎湃S2芯片流产后,针对半导体领域所进行的产业链“自救”与新打法。

随着小米在2020年以来的一系列投资动作,智东西决定再次聚焦小米的半导体投资规划,在探究小米在半导体领域的布局与进展的同时,也从中摸清它隐藏在背后的战略思路和变化。

与此同时,小米的产业链投资战术是否真能开创出新的技术布局玩法?长路漫漫,小米的造芯之路又体现了雷军的哪些野心和期待?

今年2月,在小米开年首个产品发布会上,在太空走了一遭的旗舰机小米10再次引起行业热度,其中撑起产品性能的主角,也从高通骁龙855升级到了骁龙865。

骁龙865“光环”加持的背面,是小米澎湃S2“暗淡”的第三年。

“自研芯片”一词,从2017年小米5C手机及其搭载的澎湃S1面世后,逐渐成为小米的又一软肋,而这也是一个早已被行业讲“烂”了的故事。

2018年,自小米旗下的半导体公司松果电子重组,成立南京大鱼半导体后,小米的自研造芯路在外界看来似乎已经停止了步伐。

虽然在一年后,大鱼半导体联合平头哥共同发布了名为U1的NB-IoT SoC芯片,面向物联网领域,内置GPS和PA(功率放大器芯片),支持北斗NB-IoT R13,却未在市场中掀起太大的浪花。回头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松果电子的官网也早已落满了灰,显示无法访问。

但与小米自研芯片进程缓慢相反的是,小米的半导体投资动作正逐渐加快。

2018年1月23日,小米旗下的紫米 科技 和雷军合伙创建的顺为资本,对从事集成电路(IC)研究和设计的半导体公司——南芯半导体进行了A轮投资,交易金额数千万人民币,打响小米踏足半导体投资战场的第一枪。

随后两年里,小米投资“引擎”不断加速,相继入股了云英谷 科技 、乐鑫 科技 、芯原微电子等19家半导体公司,覆盖显示驱动芯片、MCU传感器、Wi-Fi芯片和射频芯片等多个领域。其中,聚辰半导体、乐鑫 科技 和晶晨半导体3家公司,已成功在科创板上市。

而小米的这股冲劲儿也延续到了2020年,并在市场展现出更猛的势头。

自1月16日以来,小米旗下的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长江小米产业基金,在两个月内共投资了8家半导体公司,新增投资7家,远远超过以往频率。

据公开信息统计, 这8家半导体公司分别为帝奥微电子、速通半导体、芯百特微电子、Fortior(峰岹 科技 )、昂瑞微电子、翱捷 科技 、灵动微电子和瀚昕微电子。

1、帝奥微电子

成立于2010年2月的帝奥微,是一家混合模拟半导体IC设计及制造公司,其创始人兼董事长鞠建宏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在正式创立帝奥微前,他曾在美国仙童半导体有着近十年的工作经验,负责芯片的设计、技术、应用和市场等工作。

目前,帝奥微面向消费类电子、智能家居、LED照明、医疗电子及工业电子等领域,提供相应的芯片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LED照明元件、超低功耗及低噪音放大器、高效率电源管理电子元件,以及应用于各种模拟音频/视频的电子元件。

截至2019年7月1日,帝奥微已申请65项各类专利。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15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7项。

据江苏南通苏通 科技 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公开信息,2019年6月30日,帝奥微已获得科创板上市入轨。

而在2020年1月16日,帝奥微也迎来了小米的一笔战略融资,其股东新增长江小米基金,持股17.23%,但关于交易金额尚未披露。

2、灵动微电子

灵动微电子是一家MCU芯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成立于2011年3月,其董事长兼CEO吴忠洁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有着多家大型芯片设计公司工作经验。

在产品方面,灵动微电子基于Arm Cortex-M0及Cortex-M3内核,研发了MM32系列MCU产品,主要为F/L/W/SPIN/P五大系列,分别针对通用高性能市场、超低功耗及安全应用、无线连接、电机及电源专用,以及OTP(One Time Programable)型MCU。

据了解,MM32系列MCU产品已广泛应用于 汽车 电子、工业及电机控制、智慧家电及医疗、消费电子等市场。

实际上,早在2015年8月31日,灵动微电子就已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但该公司在2019年发布公告称,其将于3月14日起终止股票挂牌,宣布退市。

紧随着小米半导体产业链投资的扩大,小米也将投资的目光聚焦在灵动微电子的MCU技术优势上。今年1月19日,灵动微电子获得长江小米产业基金投资的战略融资资金,注册资本增至5668万元,增幅19.88%。

与此同时,小米产业基金管理合伙人王晓波成为灵动微电子新任董事。

3、芯百特微电子

相比于小米投资的其他半导体公司,成立于2018年10月的芯百特则显得尤为年轻。

据了解,该公司创始人兼CEO张海涛从清华大学微电子专业硕士毕业后,赴美求学获得了加州大学微电子系博士学位,并在高通、TriQuint和RFaxis公司有着十余年工作经验。同时,他也曾带领研发团队负责苹果iPhone5/6和德州仪器WiFi射频终端项目。

芯百特主要利用高性能射频芯片技术,进行无线通讯射频器件的设计和研发,产品布局5G、Wi-Fi和IoT等领域,面向通讯设备、消费电子、 汽车 电子、医疗电子和智能设备等多个市场。

目前,该公司已研发出Wi-Fi 5前端模块(FEM)、5G通讯功率放大器和射频开关等产品,与小米、联想、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等公司达成合作伙伴关系。

今年1月21日,芯百特也披露其第一笔股权融资情况,长江小米产业基金投资56.03万人民币,持股占比4.33%,成为该公司第七大股东。

4、峰岹 科技 (Fortior)

成立于2010年5月的峰岹 科技 ,是一家较为低调的IC设计公司,主要研发电机驱动控制专用芯片。

据调查,创始人兼CEO毕磊在2012年曾入选国家的第八批“千人计划”,而CTO毕超在2015年同样也入选了第十一批“千人计划”,这是我国针对引进归国人才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人才政策。

与此同时,毕超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导师、IEEE高级会员,并曾担任新加坡 科技 局资深科学家,在电机技术领域有着丰富的研发经验。

▲峰岹 科技 CTO毕超

目前,峰岹 科技 在中国和新加坡分别设立了两大研发中心。

它通过多项三相、单相无霍尔直流无刷驱动等核心技术,研发了直流无刷电机驱动全系列产品,包括三相BLDC专用控制芯片、单相BLDC专用控制芯片、电机专用MCU系列等,广泛应用于终端设备、无人机、消费电子、家电电和医疗设备等领域。

2014年4月,峰岹 科技 获得了交易金额数千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而今年1月21日公开的战略融资,则由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中兴创投等机构投资,其中小米投资129.72万人民币,股权占比1.87%。

5、昂瑞微电子

对刚刚搬了新家的昂瑞微来说,小米在2月20日投资的310.71万人民币,无疑是个喜上加喜的好消息,在此之前,昂瑞微已经七年未曾进行增资。据了解,这笔投资后小米股权占比为6.98%,成为昂瑞微的第三大股东。

与此同时,这笔投资昂瑞微也将用于5G手机终端的射频前端芯片,以及新一代物联网SoC芯片的研发中。

昂瑞微成立于2012年7月,是我国重要的射频/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研发厂商之一。

它通过长期积累的CMOS、SiGe、GaAs和GaN等射频工艺,面向手机终端和物联网领域,研发了2G/3G/4G/5G射频前端芯片、蓝牙低功耗(BLE)芯片、双模蓝牙芯片、低噪声放大器等一系列射频前端和无线连接芯片,量产芯片已超过200款。

据了解,昂瑞微研发的芯片已覆盖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无人机和智能家居等消费领域,客户包括三星电子、富士康、中兴、TCL和联想等在内的厂商。

6、速通半导体

与其他传统芯片厂商相比,成立于2018年7月的速通半导体也较为年轻,是一家Wi-Fi 6芯片设计公司,但它却是小米2020年半导体投资中唯一非新增投资的企业。

实际上,长江小米产业基金在2019年11月19日就已入股速通半导体,成为该公司第六大股东,而这也是小米2019年在半导体领域的最后一笔投资。

基于速通半导体在Wi-Fi 6领域的芯片研发技术,小米决定加大砝码,并于今年2月20日领投该公司的A轮融资,耀途资本跟投。至此,速通半导体的注册资本从最初的1040万人民币增长至1300万人民币,增幅25%。

除了进一步扩大工程研发团队外,速通半导体还计划将这笔投资用于Wi-Fi 6 SoC产品的研发和量产中。

据悉,该公司的核心研发团队有着较为丰富的Wi-Fi 6标准化经验,此前已在全球范围内研发了超20款Wi-Fi、蓝牙和蜂窝4G的无限SoC芯片组。

现阶段,该公司亦正在加速下一代Wi-Fi 6芯片组的研发和量产工作,以进一步满足市场对Wi-Fi 6芯片的强劲需求。

7、翱捷 科技

翱捷 科技 是一家主要研发移动终端设备、物联网、导航以及其他消费类电子芯片的基带芯片设计公司,成立于2015年,并在2017年8月获得了阿里巴巴的和深创投投资的A轮融资,阿里巴巴为第一大股东,持股21.75%。

有着丰富的融资历程的翱捷 科技 在今年2月24日,获得了由长江小米产业基金、兴证投资等机构的战略投资入股,注册资本亦从3.63亿美元增长至3.75亿美元。其中,小米的认缴出资额为519.17万美元,占比1.38%。

据了解,翱捷 科技 创始人兼董事长戴保家硕士毕业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学,还拥有芝加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创立翱捷 科技 前,他还曾担任射频芯片公司锐迪科的董事长兼CEO。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在2017年收购了Marvell公司的移动通信部门(MBU),成为我国为数不多拥有全网通技术的公司之一。

目前,翱捷 科技 的产品线已覆盖2G/3G/4G/5G和IoT在内的多制式通讯标准,并成功研发了移动通信基带芯片、Wi-Fi芯片、LoRa芯片和多模物联网可穿戴芯片等多款通信芯片。

8、瀚昕微电子

成立于2017年3月的瀚昕微电子,是一家快充协议芯片公司,包括数模混合芯片、电源芯片等。目前,该公司已拥有LDO(low dropout regulator)、电压检测、锂电池充电、快充接口识别和USB充电协议端口等多条业务产品线,广泛覆盖玩具、智能电表及快速充电等领域。

据了解,瀚昕微电子不仅与TCL、SK海力士在2017年达成了数千万战略投资合作,同时还是高通、华为和展讯等公司的快充协议供应商,快充协议芯片的累计出货量已将近1亿颗。

就在一周前的3月10日,长江小米产业基金宣布新增对外投资,正式入股瀚昕微电子,认缴出资30.86万人民币,持股占比9.92%,成为该公司的第四大股东。

与此同时,瀚昕微电子的注册资本也从原来的277.78万人民币,增长至311.21万人民币,增幅12.04%。

不难看出,小米的半导体产业布局和雷军惯用的“一手生态链,一手产业链”投资路径相同,也将“鸡蛋”放在了两个篮子里,一个是自研芯片,一个是产业链投资。

但从实际情况看来,小米的自研造芯路走的并不顺畅。

据了解,小米在2017年推出的澎湃S1是一颗64位处理器,采用28nm制程工艺和八核心设计,并包含了4颗2.2GHz主频A53内核、4颗1.4GHz主频A53内核,以及4核Mali-T860 GPU。

对于互联网起家的小米来说,澎湃S1的诞生虽然已很不容易,但雷军将小米半导体研发的第一枪打在了移动智能终端市场,那么这颗芯片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在性能、工艺和功耗等方面却仍显疲软。

随着坊间传言澎湃2芯片因无法突破功耗性能瓶颈,以及高管团队无力承担芯片研发和流片等环节巨额开销,小米原本声势浩大的自研造芯计划渐渐悄无声息。

虽然随着松果电子公司的重组,大鱼半导体在2019年与平头哥联合推出了NB-IoT SoC芯片,但却表现平平,未能真正刷新行业和市场对小米“造芯能力不足”的标签。

那么,雷军磕磕绊绊的自研造芯梦该醒了吗?目前看来,这个答案仍然是否定的。

在产业链投资领域熟能生巧的小米,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渐渐开辟出了一条具有“小米特色”的半导体供应链投资路,从侧面弥补了自身半导体研发实力不足的短板。

据智东西梳理发现,在过去两年小米投资的19家半导体公司中,其通过的投资主体除了雷军合伙创建的顺为资本外,还包括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简称长江小米产业基金)、江苏紫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紫米 科技 )、天津金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武汉珞珈梧桐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和People Better。

而在小米徐徐铺开的半导体投资版图背后,长江小米产业基金则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该基金成立于2017年,基金目标规模120亿人民币,主要用于支持小米以及小米生态链企业的业务扩展。但与其他重点投资物联网企业的基金不同,这一基金的对外投资则主要聚焦在半导体领域。

智东西发现,目前长江小米基金在企业工商信息查询平台上公开的对外投资共24笔,覆盖手机及智能硬件、电子产品核心器件、智能制造、工业自动化、新材料及新工艺等领域。

其中,该基金半数以上的投资落在了半导体领域,共计13家,已然成为小米投资半导体供应链的重要武器。

目前看来,“天使投资人”雷军的半导体投资梦,正蓄足了力向前冲。

2020年,不仅是雷军宣布启动小米的“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后的第二年,同时也是小米造芯梦的第三年。

现阶段,小米的半导体投资版图已布局MCU、FPGA、RF、GaN和IP等多个领域,逐渐实现了从半导体材料、电子元器件到IC设计等全产业链覆盖。

但不难发现,小米的造芯梦正在转舵,从最初雷军瞄准的移动终端芯片市场,慢慢朝着物联网市场发展。

最直接的体现在于,小米的智能手机产品硬件依然采用高通芯片为主,而自己的半导体投资重点则布局在应用范围更广泛的AIoT领域。

例如,小米投资涉及智能家居领域的半导体公司超过8家,包括无锡好达、晶晨半导体、芯原微电子、安凯微电子和昂瑞微电子等。

这无疑是小米在2018年市场掀起的AIoT发展风口下,落的重要一步棋子。

据市场研究机构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报告数据,2018年我国的AIoT硬件市场规模已达到5000亿元,而这一数据到2020年预计将突破万亿。

随着2019年年初,雷军宣布要在未来5年内投入100亿人民币在AIoT领域,小米的研发投入费用亦逐年上升。

今年2月13日,小米发布自愿性公告公开了最新收入及研发费用。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小米的研发费用预期约为70亿人民币,并计划加大在5G+AIoT领域的重点投入,进一步扩大公司在IoT方面的优势。

与此同时,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小米的研发费用预计将超过100亿人民币,比雷军在2019年承诺的5年内达到100亿研发投入提前了4年。相比之下,2017年小米投入的研发费用仅为31.51亿,占总营收2.75%。

从另一角度看,小米更倾向于走“投资双赢”的造芯路。简单地说,小米即是那些半导体公司的“金主”之一,同时也是它们的重要客户。

以小米在2018年11月投资的晶晨半导体为例,该公司以研发多媒体智能终端应用处理器芯片为主,包括亚马逊、谷歌、阿里巴巴、百度和小米在内的公司均为其客户。其中,2018年晶晨半导体对小米的销售金额约2.62亿人民币,占同期营收11.06%。

正是基于这一战略关系,小米的AIoT业务在2019财年中亦拿下了不错的成绩。

据小米2019年Q3财报数据,截至2019年9月30日,小米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数达到213.2百万台,同比增长62.0%。

除此之外,小米的IoT与生活消费产品部分营收156亿元,同比增长44.4%。其中,据奥维云网统计数据,小米电视在2019年第三季度中,以16.9%的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出货量第一。

由此看来,小米正以不断加速的半导体投资布局,彰显它在AIoT与造芯浪潮下勃勃野心。

但小米的造芯路,光有野心是仅仅不够的。在半导体投资版图的背后,小米仍在忍受着“缺芯”和“缺技术”软肋的刺痛。就目前看来,小米要真正站上行业制高点,成为如雷军所说的一家“伟大的公司”,它依然缺少一颗“芯”。

回看小米造芯的舆论场,一面是行业对小米自研芯片的调侃和质疑,一面又是资本市场对小米战略投资的好奇与期待。

现阶段,就小米在半导体产业链的投资和具体发展情况而言,其造芯突围仍是一场漫长持久战。一方面,小米仍在等着松果电子的“东山再起”,并希望“新秀”大鱼半导体能后来居上;另一面,虽然小米正不断扩大半导体投资版图,却尚未真正撼动国内头部玩家的市场地位。

不可否认,小米投资半导体公司虽有助于自身AIoT业务的丰富与扩展,但归根结底,这些投资对小米自身芯片研发技术的加持力度如何?能否真正给小米带来技术创新?我们还不得而知。

小米逐渐加速的半导体投资布局,在短期内能为自身的“AI+AIoT”双引擎战略提供发展动力,丰富和壮大自身的AIoT业务。但从长期来看,小米雷军的造芯梦仍道阻且长。

1、打开风云榜、百度、搜狐什么的,你是找不到武汉到底是那些企业是大企业、好企业、赫赫有名的企业、实力不凡的企业的,因为呀,现在很多排名、炒作、荣誉什么的,都有点功利化、商业化了,我来告诉你武汉的著名企业吧,或者是不著名的真的大企业;

2、武汉首推的大企业还是武钢,就是现在巨无霸的宝武集团的武汉钢铁公司,本来东风公司也就是二汽是跟武钢等量齐观的,但东风的业务比较分散,襄阳、十堰都有,武钢却不一样,本部就一直在武汉、在青山区,瘦的骆驼比马大,武钢在武汉、在湖北还是神一样的存在的;

3、其次,就是东风了,东风很多合资牌子都在武汉,专注轿车,应该是中国前三、前五的 汽车 王国;

4、武汉卷烟厂,一个1916,一个黄鹤楼,有多么厉害,天下烟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5、武汉铁路局,中国交通大动脉在九省通衢的武汉,南来北往的车子很少不经过武汉的,你说这家企业牛不牛吧,市内火车站都有四个了,还在建呢;

6、长江管理委员会,算不算企业呢?还是水利电力部的二级单位?算吧,大吧,整个长江的业务都在这里呢;

7、中建三局有限公司,武汉天天不一样,5000工地同时开工,厉害不?

8、葛洲坝集团,这个就更不用说了,三峡都是他们做的;

9、中铁十一局;

10、中交二局;

11、中石油武汉公司;

12、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这个是重点,很多高端的华为、中信的产品其实都是在这里研发出来的,原先就是国家最大的电讯研究院;

13、中铁大桥局;

14、中国航天三江集团;

15、中国一冶;

16、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

17、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18、卓尔;

19、武商;

20、周黑鸭;

21、山河建设。

不以产值、利润计算的话,基本就是这些比较牛了,前二十吧。

武汉企业太多了,指哪方面?我随便说几个吧!互联网类型:华为武汉,腾讯武汉,百度武汉,阿里巴巴武汉,小米武汉,斗鱼总部,卷皮网,摩拜和ofo运营总部,等等,

汽车 业:东风集团,东风日产,东风有限三大总部,车厂有东风标致,雪铁龙,东风本田,东风雷诺,东风风神,比亚迪,通用,金龙,扬子江等等

医药:国药集团,辉瑞,人福,九州通等等

桥梁:中铁大桥局,长江航运局,长江海关,中交二航局华舟重工等等

外来的企业就太多了,房地产30强武汉几乎都有,商业,服务业的,武汉啥都有,

各种大学,美,法,英,俄,领事馆,等等,太多了

锐科激光、帝尔激光、良品铺子、精测电子、明德生物、海特生物、金运激光、嘉必优、长飞光纤、烽火通信、高德红外、人福医药、华工 科技 、华中数控、武汉凡谷、长江通信、九州通...

早在明清时期,武汉三镇(汉口、汉阳和武昌)就是我国繁荣富庶之地,是中国南方中央的商业集散中心。在清末洋务运动时期,坐镇武汉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近代企业,比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管局。这些企业成为和武汉近代化经济的开端。有了这些经济基础,武汉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甚至奠定了今天武汉在中国的经济地位。

中国企业500强是衡量企业规模和实力的主要指标。在2017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武汉市共有6家企业上榜,其中东风 汽车 以5726.13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列全国16名,也是湖北地区唯一一家进入前100名的企业。武汉市企业排名第二是武汉商联集团,2016年营业收入围872.91亿元,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173位。九州通医药集团2016年营收615.57亿元,地区排名第三,全国排名240位。

说实话以上5家企业,除了东风 汽车 可以称之为著名外,其余四家有点牵强。要论知名度,武汉钢铁厂(现在成为宝武钢铁的一部分)、武汉健民、马应龙、周黑鸭、黄鹤楼等几家企业的名头比什么武汉商联、卓尔控股、武汉金控等企业知名得多。

武汉周黑鸭、长沙绝味鸭脖和南昌煌上煌(均已上市)成为我国卤制食品行业的三大巨头。从市值看,长沙绝味食品以176亿元位居第一,武汉周黑鸭以136亿港币排名第二,南昌煌上煌以66亿元排名第三。不容易,周黑鸭凭借卖鸭类、鹅类、鸭副产品和素食产品等熟卤制品,市值竟然可以达到136亿港币(折合17.3亿美元)。

大家说了好多 ,我随口说几个大家熟悉的

宁美国度(天猫组装机销量第一)

卷皮网(导购网站)

A站(这个我好像记得的确是武汉的企业)

斗鱼直播(很有名)

还有和武汉源缘很深的企业

小米(雷军 湖北仙桃人)在武汉即将有第二总部

360(周鸿祎,湖北黄冈人)

泰康人寿(陈东升 ,湖北天门人)

武汉的著名企业太多了,大部分都集中在青山区。这些大型企业有:武钢、一冶、武汉石化、武汉化工厂、青山船厂、青山热电厂、二航局、461、471军工厂等。还有一些企业因为环境污染和其他原因被拆除,如武汉水泥厂、武汉阀门厂,青山锅炉厂等等。还有武汉其他厂不在青山区的,有的搬迁,有的不复存在,如:汉阳钢厂,武汉重型机床厂,武昌焦化厂,武昌车辆厂,武汉硫酸厂等等等等。如今一大批新兴的企业如雨后春笋在武汉蓬勃发展,如沌口的车城,光谷的光纤,阳逻的国际深港码头,阳逻电厂,阳逻武昌造船厂,阳逻中国航天城,还有武汉大桥局,武汉地铁集团等等。正因为武汉有这些大型企业作为中流砥柱,武汉才有本钱发展壮大,所以说湖北周边省份的城市想超越武汉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才行。

武汉是中国的总部之都,无论是中央国有企业,地方国企,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小微企业都是有些庞大而有实力的群体,这为武汉跻身京武沪三大一线城市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武汉也是中国的企业总部之都,部分企业已经进入世界五百强,参与国际竞争,部分企业在国内有很强的竞争力。甚至有部分企业,代表了国家的顶尖技术产业。

武汉的企业太多,我选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名称未必准确,但是网上可以查到准确全称。

世界五百强企业总部:

1.东风 汽车 有限公司

2.武汉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3.东风日产 汽车 有限公司

4.武汉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

5.武汉市绿地地产有限公司

知名典型民营企业:

武汉卓尔集团

武汉九州通

武汉东星集团

武汉丝宝

神州数码集团总部已经落户武汉

重要国企:

武汉铁路局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长江航运集团

中国三峡集团

葛洲坝集团

中国信科集团

武汉邮科院

烽火通信

长飞通信

铁四院集团

中交二航局集团

中铁大桥局集团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

中建三局集团

……

卓尔控股,地产+商贸+文旅+金融+棉纺……有多家上市公司。

九州通、人福医药、明德生物,3家医药上市公司,最近还有一家科前生物也上市了。

高德红外、凡谷电子, 科技 上市公司,都处于富豪榜前列。

烽火 科技 、华工 科技 、武汉邮科院,老牌 科技 企业。

楚天激光,激光一哥。

卷皮、宁美国度、斗鱼、盛天,光谷四小龙,后两家已上市。

尚德机构,在线教育一哥。

长江存储,国之重器。

良品铺子、周黑鸭、仟吉,全国知名的快消企业,前两家已上市,零食大王+鸭脖大王。

微派、福禄 科技 , 游戏 公司,后一家已经上市。

武钢、东风 汽车 ,20年前的明星企业,现在虽然身板还是很大,但空有架子了。

武商、中百、中商、汉商,4大商业上市公司,除武商外,其他都业绩堪忧。

太子、艳阳天、小蓝鲸……著名餐饮企业,不过太子已经停业了。

还有一些其他领域的,但特别有名气就这些了。

武汉的著名企业主要分为国企和民企两大类,下面对这两类下的最有代表性的企业做一个详细的介绍,期望对想在武汉发展的朋友有所帮助。

武汉的国企主要分布在钢铁, 汽车 ,建筑,光电子等领域,比较著名的有,钢铁行业的武钢,总部位于武汉市青山区,现已与上海的宝钢合并为宝武钢铁集团。 汽车 行业最著名的企业非位于经开区的东风 汽车 集团有限公司莫属。

建筑领域的著名国企主要有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光电子行业的国企以烽火通信,即现在的中国信科集团为代表。

武汉除了拥有为数众多的国企外,还有不少具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如九州通医药集团,卓尔控股,恒信 汽车 ,稻花香等等。

正是这些数不胜数的国企和民企撑起了武汉GDP的万亿规模,让武汉在全国的经济版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一席之地。

一,武汉十强企业

1.东风 汽车

2.中建三局

3..葛洲坝集团

4.武钢(宝武钢铁)

5.九洲通医药集团

6.武汉铁路局

7.中铁十一局集团

8.卓尔控股

9.中交二航

10.武汉金融控股集团

二,武汉还有很多著名上市企业

长飞光纤

光迅 科技

华工 科技

华中数控

马应龙

周黑鸭

良品铺子等你可以查上市公司

三,另外武汉还有一些名企的分公司

联想武汉基地

富士康武汉基地

华星光电

武汉天马

腾讯,华为,阿里,京东,等。

四,武汉还有50多家互联网总部或第二总部

如小米,小红书,尚德机构,斑马快跑,卷皮网等。

国有企业里还有武船,武重等很多大型企业,还有即将形成的商业航天基地,网络安全基地。